提起记者,总会想到,他们会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会分享真情与感动,会用文字、画面和声音传递温暖与力量。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节日来临之际,我们聚焦活跃在交大校园新闻采写一线的学生记者和就读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励志成为新闻记者的同学们,一览青年一代交大新闻人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
学生通讯社:做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
通讯社记者采访诺奖得主Erwin Neher
学生通讯社主要参与校内新闻宣传策划和新闻报道工作。“从一篇稿件的采写,到内容的审核与发布,无不需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社长李青卓加入通讯社已将近四年,在她眼中,通迅社是一个底蕴丰富而又充满活力的社团。不论是开学迎新、毕业典礼,还是校运动会、中华之声合唱比赛,总能看到社团成员活跃在各类活动现场的身影。此外,通讯社还积极举办新闻采写及新媒体相关的培训讲座,分享交流相关专业知识,不断吸引新的同学加入这支充满生机的队伍,讲好交大故事,传播交大声音。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社团优良传统,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的学生记者,产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作品,尽最大努力将交大故事传播得更远。”李青卓无比坚定。
X工作室:打造新媒体宣传窗口
X工作室主要参与运营西安交大官方微信号、官方微博、哔哩哔哩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新媒体宣传窗口。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到今年已经经历了七届总监团。今年毕业季,工作室成员在学校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书记、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系列内容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相关词条登上热搜榜单,显著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作为现任总监,张珂对校园新媒体平台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校级新媒体平台是一个窗口。它与大众的距离更近,互动更多,能让校内外受众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了解交大、认识交大,是一种新颖而高效的宣传方式。”未来,X工作室将保持既往的专业素养,继续开发新媒体平台宣传潜力,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社会条件与网络环境的创作方法,向社会呈现属于西安交大的精彩。
校报记者团:展示校园生活,记录交大历史
西安交通大学校报记者团是一支展示校园生活、传递校内新闻、助力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学生记者队伍。自成立以来,记者团一直以“记录交大历史”为理念,积极策划相关选题,为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于记者团而言,要争取做“会讲好故事”的校园记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讲述身边榜样力量,报道名家大师奋进故事,展现美丽校园风貌,体现学子青春活力,以讲好交大故事为起点,在新闻采写中折射出中国故事的光芒。记者团将持续跟踪报道学校的教学、科研、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在一次次采写实践中用文字传递催人奋进的力量。
交大广播台:用声音传递力量
交大广播台始建于1956年。1957年,交通大学西迁后,第一期校园广播正式播出,从此,广播台的声音陪伴着交大师生走过了六十多载岁月。六十余载时光,广播台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们以极大的热忱,用声音记录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003年,交大广播台进行了设备升级,实现了智能化播控。如今,广播台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尝试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工作。
“广播是历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我们将持续利用声音的力量,结合多元的表达方式,扩大传播渠道,立体传播途径,为师生提供更新颖、更有趣、更有内涵的作品。”广播台负责人赵正阳同学展望道,“交大新闻事业的不息生命,需要一届届饱含热爱的青年学子为之奋斗。”广播台仍将以“打造高品质节目”为宗旨,以“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为导向,“宣传校园正能量”为原则,细致认真地完成新闻宣传工作。
学生电视台:笔尖书写创意,镜头讲述故事
作为反映交大学生日常的最直接窗口,学生电视台一直活跃在学生群体中间,并且不断创新、不断出彩。主要从事校园内的学生媒体工作,负责学生新闻拍摄、专题宣传片制作、大型活动直播以及新媒体平台运营等工作。
直播技术方面,学生电视台为交大培养出了唯一一支可以承担各种大型典礼、晚会、讲座、活动等的转播团队,并且开创了学校首个“春日限定·云游交大”直播;新媒体运营方面,学生电视台秉持着“承继百廿南洋道统 弘扬甲子西迁精神”的理念,经营学校官方抖音账号,进行及时热点传递,积极与全国各地高校联动,坚持在新媒体平台上留下属于西安交大的声音,提高学校对外影响力;专题片拍摄方面,学生电视台坚持创意文化输出,抓住校园与社会热点,积极与各大高校联系,先后拍摄过探交大校园食堂、军训记录宣传片、考研加油宣传片等。
负责人李邓佳宁对学生电视台的职责有着深刻认识:“新时代电视人应倾听时代发展足音,踔厉奋进,坚持作品时代性、创新性,展现大学生鲜活立体的生动形象,表达精深的思想立意。学生电视台要做好文化校园活动传播的窗口与平台,带动广大学子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校园文化宣传!”
网新专业:记者“预备役”,新闻“生力军”
自2016年开始招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以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培养了大批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技能过硬的人才,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时代的呼号者”“把新闻写在大地上的人”,这是网新2101班的袁艺雯、薛子晨和钱子懿对记者这一职业的理解。这份报道社会热点,反馈社情民意,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职业吸引着袁艺雯:“要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我的知识边界。”
网络与新媒体2101班合影
而要当好“记者预备役”,必须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并抓。薛子晨加入通讯社已经一年,丰富的采写经历使得她在专业课学习中游刃有余。幼年随外公和爷爷读报的成长经历在她的心中埋下了成为记者的梦想,如今,在网新专业的学习实践里,多年的新闻梦终于得到实现。
记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要有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钱子懿爱好摄影,喜欢记录生活。成为一名记者,他可以通过镜头记录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时代在变,新闻在变,媒体也在变。而不变的,是需要新闻人的坚守——坚守一种理想,坚守一种情怀,坚守一种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