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奋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陕西日报整版】西安交大一附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扛起卫生事业发展新使命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22-10-12 09:58 浏览量: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健康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既是人民期盼,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委属、委管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忠诚践行国家队使命担当,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十年来,一附院从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布局出发,努力攀登国家“高峰”,构建区域“高原”,打造省内“高地”。从“换心”重生、肾移植、肝移植的不断突破,到腔镜、微创新技术蓬勃开展;从“超级抗菌药”研发、ECMO国产化研制,到医学交叉研究院和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的组建;从武汉、吉林、宝鸡、商洛一支支抗击疫情的医疗队,到向青海输出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从援藏援疆援边援外,到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从成功入围国家医学中心首批辅导类单位,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名院,一附院始终是西北地区重要卫生力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西安交大一附院正奋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

微信图片_20221010080311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是根本遵循是力量之源

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最根本的遵循。一附院人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在高质量医疗服务中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在传承弘扬时代精神中增强定力矫正价值。2017年岁末,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西安交大一附院党政班子、新一届党委委员共赴宝鸡麟游崔木镇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学习活动。崔木镇,是一附院老一辈骨科专家殷培璞教授生前战斗的地方,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大骨节病防治事业。之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时间点选择这样特殊的地点组织特别的学习活动,用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的话说,“是殷培璞教授‘一生为民情牵、矢志不渝攻关、科学防治结合、扎根山区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整装再出发。”上世纪60年代,殷培璞教授响应党“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同样在那个年代,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的号召,从黄浦江畔迁到渭河之滨,铸就了坚毅厚重、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一附院人在西迁精神的滋养和殷培璞事迹的激励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信念愈发坚定,步履更加铿锵。

于细微处见真情以实际作为书写医者仁心。“患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改进什么,一定要打通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这是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一附院院长吕毅的工作要求,也是医院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总基调。去年以来,医院先后组织多次行政查房,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加挂职工电梯释放更多电梯给患者、医保收费窗口合并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影像科加班加点减少患者候检时间,一桩桩一件件看的见的便民举措,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医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根子还在思想的转变。从讲待遇到讲奉献,从讲效益到讲责任,变化润物无声但实在发生。正如吕毅所说,“群众看病就医的事,就是我们服务百姓的大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就是要从一个流程、一个环节改起,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如今,每当患者进入医院南广场,总会看到墙壁上书写的一行大字:“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党对卫生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面对疫情大考交出“四个硬核”的时代答卷。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西安交大一附院人在危急时刻、关键时刻,冲锋在前,豁得出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来,医院累计派出42批1298人次先后赴湖北武汉、吉林长春、西藏阿里、陕西商洛等地支援抗疫,派出医院历史上最大一批医疗队509人整建制接管西安市胸科医院,派出专家赴塔吉克斯坦支援国际抗疫。从印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到新冠治愈患者亲手植下的“感恩树”;从成功治愈全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到形成“四个一”的援胸科医院抗疫经验;从“两地三线、平战结合”到“两线四院、挂图作战”,一附院人用“思想硬核、作风硬核、技术硬核和管理硬核”的有力作为彰显伟大抗疫精神,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打造一流学科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学科是医院的生命线,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评判落脚点在学科,服务百姓健康能力的高低根子在学科,落实“四个面向”,必须要建设一流学科。十年来,一附院紧紧扭住学科建设的“牛鼻子”,对标百姓健康急需、国家政策需要,坚持总体谋划,分类施策,强长板、补短板、增新板,努力推动学科向一流迈进。

人才是医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科建设发展核心在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增量、盘活存量。2022年,启动全院学科干部换届,一批能干事想干事肯干事的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走向学科领导岗位。国内首创学科名誉主任工作机制,借脑引智,弯道超车,一批院士、国内领军学者为学科发展把脉定向。以最大诚意引进优秀人才,为引进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2018年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引进的刘冰教授,短短几年间就在“超级抗菌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心外科技师王京玉在国产ECMO研发中作出突出贡献,医院破格晋升为正高职称,让扎实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脱颖而出。

始终从高处入手,对标国际最领先最前沿领域谋划科研工作。从“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出发,充分发挥西安交大医工交叉融合的优势,以超导重离子加速器项目为代表的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涌现。瞄准科研短板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在创新港建设超过5000平米的专职科研平台MED-X研究院,整合院内科研资源,新建、改建生物样本库、癌症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年均投入超过3000万元用于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获批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上也取得突破,在《自然》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以解决科研“疑难杂症”问题为目标开设科研门诊,以提升科研水平为抓手选派学科专家到科研部门挂职,2022年,医院获批国科金67项,项目数及经费均创历年新高,在重点及人才项目获得上保持稳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高校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为契机打造国内一流的人才培养中心。以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新内涵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刘昌教授“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获得第一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以体现“大健康”和新科技革命内涵的新医科理念,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在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开设医工学专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优质医学教学资源,在全国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基础上,于国内率先将“智慧学习系统”引入留学生教育,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积极承担全省学科专业化培训任务,特别是针对国家亟需和抗击疫情需要开展感染、重症等专科培训,2022年还承担了首期陕西省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培训,全方位扛起医学人才培养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在健康中国征程上破题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指引下,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成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鲜明特色。一附院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三医联动”,创建“四个医院”,不断探索实践,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了一附院人的智慧和力量。

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推进分级诊疗新方式。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焦点问题,2015年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成立启动,为辖区内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开展培训、坐诊和巡回医疗,在专科建设、专业发展、技术提升方面给予医联体成员单位指导带教,首开全国城市医联体之先河。探索“两院三区四分院”发展模式,实施县级医院托管、专科发展联盟、签约协作医院等多种分级诊疗的有益尝试,在不破不立、又破又立中积累经验、寻求突破。2021年,组建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健康医疗集团,启动雁塔区“互联网﹢大健康”创新示范基地,覆盖区域内81家医疗机构,在推进分级诊疗、城市健康治理上做出新的探索。

科学谋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新路径。作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行业领头羊,一附院努力攀登国家“高峰”,构建区域“高原”,打造省内“高地”,先后获批心血管、神经、妇产、感染4个专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牵头建设肿瘤、精神2个专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区域协同、机构协同、专科协同、人员协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根据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医院正式获批成为第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西安交大一附院青海医院,努力打造深化医改试验田、现代医院管理新标杆、医疗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线上线下齐发力构建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百姓新模式。2019年并入位于阎良区的西飞集团141医院后,更名为西安交大一附院东院区,以其为试点,遵循“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套制度”的总原则,总院全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短短三年时间,东院区医疗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建设,自主开发的“交大一附院智慧好医院”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预约挂号、视频问诊、检查检验预约、移动支付、住院办理、病案邮寄、送药到家及出院后随访、专科护理”等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医疗服务。2021年7月,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评审,是陕西省首家,也是2020年度陕西省唯一一家通过五级评审的医院,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信息化、智能化变革下医院服务质量与内涵的提升。

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书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答卷

在这非凡的十年间,一附院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紧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思维定式,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事业发展。

在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新征程中打造医学高质量发展“新高峰”。在新时代医学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国家以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为目标,通过建设国家医学中心打造医学领域“国之重器”。2021年9月,一附院入围首批8家“辅导类”建设单位,这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厚重载体和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国家要求,围绕人民健康急需、发挥医工交叉优势,聚焦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高原病等领域,在医疗设备、诊疗技术、创新药物3个方面凝练9大攻关任务,特别是全球首台套医用超导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研发、国产ECMO设备研发及应用、新型超强止血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及应用、超声引导下肿瘤精准分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提升医学领域关键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了一附院人的智慧和力量。全院上下以“国家队”的使命担当为己任,集合医、学、研、产、政五方力量,全力创建以七大中心为核心、医工交叉为特色的国家医学中心。

对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构建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检验医疗机构能力水平的“金标准”,是引导医疗机构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指挥棒”。自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开展以来,一附院以“国考”指标为牵引,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合理配置院内资源,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始终位列全国前列、西北首位。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事业有发展的目标,不断提升救治本领,大力改善医疗服务。拓展多学科协作联合门诊,组建多学科多专业MDT,成立日间手术中心,开展学科亚专科试点,开展5G院前急救演练,在疑难危重症救治和高效便民医疗上双向发力。成立医疗质量督导组,开展处方点评,强化临床路径管控,做好患者生命安全的守门人。以智能前沿技术引领诊疗手段升级,互联网医院平台“智慧好医院”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融合,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

以党建为引领通过高质量管理服务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一附院党委始终不忘兴医强国崇高使命,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任务中成长淬炼,2020年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健全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在“十四五”规划等事关医院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上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制定医院章程,为医院事业发展奠定法治化基础。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院区、部门、学科和病区上,把工会和青年组织建在支部上,充分释放基层组织力,汇聚共同发展的磅礴力量。成立中国医院改革发展研究院,培养高水平医院管理人才,发挥医疗卫生事业高端智库职能作用。组织行政查房、专题早餐会,倒逼行政、后勤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开通职工电梯、改进职工食堂、建设咖啡厅,通过管理的点滴变化提升患者职工的双满意。

“西安交大一附院人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致力于‘健康中国’建设,向世界一流对标,加大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的成果产出,为人类生命健康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马辛格语气坚定地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大潮浩浩荡荡。赓续西迁精神,弘扬抗疫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一附院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以奋斗者之姿聚力前行。疾驰中的一附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用为民真心换取群众舒心,以更大决心、更强魄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在解决重大健康问题、推进健康中国之路上奋勇前进。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10/10/content_794937.html

文字:一附院 王睿 刘炳圻 陈佳琦
图片:一附院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