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校史故事365】70 交大黄金时代的“教授”治校特色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06-16 17:12 浏览量:

从1928年到1937年十年间,我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论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水平,均达到了历史(1937年之前)最高水平。探其究竟,成因很多,除当时国内外趋缓局势下民族工业的大发展因素外,我校会议制度的健全与治理模式的教授化,亦是一重要原因。根据组织章程,我校除建立了基本的校务会议、教务会议、院务会议及系务会议制度外,为满足大学事务扩展需要,还设置了许多永久或临时性专门委员会,以加强学校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学校各级委员会委员由校长聘选,其中教授比重较大,呈现出鲜明的校长领导下的教授化治理特点。

以1936年为例,我校校务、教务委员会委员中,教授占比2/3,职员仅占1/3。我校常设的17个委员会(包含课程、设备、考试、招生、图书、出版、奖励、辩论、训育、体育、演讲、校产等等,涉及学校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委员也大多为第一线教授和教师。如教学方面的考试委员会有委员18人,全部为教师,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人;课程委员会有委员11人,教师有8人,其中教授6人;总务方面的工务委员会有委员12人,11人为教师,教授10人(正教9人,副教1人);思想教导方面的训育委员会有委员8人,除唐院和平院训育主任,其余6人均为教授。另外,除去由黎照寰校长任主席的7个委员会外,其余10委员会的主席均由我校知名教授(9正,1副)担任。这样,在我校的管理组织体系中,就现实地确立了教授对学校治理的话语权,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务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我校教授化治理效果明显。如1930年年代初图书委员会的成立,大大加快了图书馆的建设。图书委员会由黎照寰校长任主席,图书馆馆长杜定友任秘书,钟伟成、胡端行、李谦若、裘维裕、张廷金等各学院院长及中西文系主任唐庆诒、陈柱任委员。委员会通过加强对图书馆及各学科购书计划、经费预决算,以及图书馆主要法条等的审定,使图书馆工作发展迅猛。图书馆内功能日益完善,新增自修室和陈列室;藏书陡增,中西文藏书达七万五千册,杂志近千种,报纸五十余种,较1928年增长近一倍;新建防火书库,图书馆服务与安保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

文字:校史中心 木易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