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西迁新传人】胡飞:装上科技的“火眼金睛”,让病毒无处遁形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8-04 10:40 浏览量:

胡飞,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工交叉生物检测医疗器械及精密仪器制造。自他2008年考入机械工程学院以来,至今已在交大度过了14个春秋。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交大人,对这方校园有着炙热的爱,对自己从事的科研事业有着不懈的追求,对教书育人的工作有着虔诚的敬畏。“交大是一所光荣的学校,无数前辈将西迁精神薪火相传,现在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青年教师一代!”

不做纸上科研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胡飞一直坚守的信仰。“发表论文不难,真正的难事是实打实做出有利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科研成果。”从纸上的文章到可以实际应用的产品,道路崎岖漫长,但胡飞及其所在团队一直不曾停下脚步。

自从确定了生物医学核酸检测设备这一研究方向之后,他便没有改变过研究方向,而是努力将它做好做精。在实际的产品研发中,他注重技术路线创新,坚持产学研用深度结合,与其他的科研团队、企业等良性互动合作,他坦言:“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术业有专攻,我从事的研究方向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技术,该向别人取经的时候,还得去向别人取经。”

胡飞在采访中特别感谢他所在机械工程学院的诸多教授和前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他时刻要求自己从事的事业一定要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锲而不舍,实打实做出让人民群众能用得上的好设备、好产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机械学院和精密工程研究所众多老师的帮助下,该团队负责研发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攻克技术难题,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胡飞是该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该项目成果也在新冠等重大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记者问起科研的诀窍时,胡飞说:“科研没有那么多偶然和传奇故事,更多的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必然,只要方向是对的,总能找到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胡飞一直坚信科研成果、创造创新都是真真切切,实打实做出来的,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管是谁,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采访过程中,办公区的研究生们一直在默默地工作,没有人因为采访而分神,他们大多是研二的学生,也是团队中的一员。因为对这项工作充满着热情,经常忙碌起来就是一整天。胡飞作为他们的导师,每天都坚持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1点半,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假期,哪怕是春节,他也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对此,胡飞表示:“这没有什么,来办公室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了。”正是这份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干劲,正是这群努力奋斗、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让整个团队充满了活力。

学生的事情大过天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胡飞说:“在团队前辈教授们的熏陶和身体力行的带动下,我们团队始终坚持学生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无论自己的事情有多少、多忙,压力多大,都要先把学生的事情解决好。”

“这其实是交大精神的延续,我的老师们也是这样严格而慈爱地对待学生。我至今仍记得我的导师在出国的长途飞机上坚持给我修改论文并提出切实的修改意见,下飞机后就和我进行语音通话指导进一步的研究重点,我的博士论文请所内教授审核,送回来时满是密密麻麻的标注意见,从内容到格式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修改。”前辈们对待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他作出了表率。如今,他自己指导研究生时,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科研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面对问题不退缩,不着急,从已有基础入手逐步迭代,从自己能够解决的地方突破,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步一步靠近问题的真实答案,他喜欢和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实际验证。

在学生们选择科研题目时,胡飞与学生们多次交流沟通,充分挖掘他们的兴趣和潜力,力图指引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在学生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时,他尽心尽力帮助学生们寻找材料、查找问题、找到方向和解决途径;在学生们开题、中期、答辩等关键时期,他总是提前留足时间,事先给他们做反复的推演;通过这些过程努力保证让每个学生在研究生学术生涯中少走弯路,最终都能学有所得、有所收获。得益于科研所浓厚的学术氛围,这里出来的学生就业都很不错,这也是胡飞最为欣慰的一件事情。

继续做好病毒的照妖镜

“不管是禽流感、SARS、埃博拉、非洲猪瘟、寨卡还是现在的新冠,与病毒战斗的前沿都有我们团队的身影!”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胡飞所在的产学研结合团队累计提供了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器3万余台、试剂3亿余份至全球各地以及国内的数千家医疗和检测机构,从完全依赖进口发展到自主可控和大批量应用,助力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阿联酋、马来西亚等70余个国家及地区新冠疫情防控,输出中国“解决方案”。

近来,疫情防控的复杂多变再一次对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让核酸检测像测量温度一样便捷,能否让核酸检测仪器像温度计一样人手一个,实现手动居家自测。这样能极大程度上减轻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负担,快速获得核酸检测结果,满足疫情防控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胡飞及其所在团队刻苦钻研,发扬多学科合作优势,正在努力克服核酸检测步骤繁琐、复杂仪器限制、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等诸多难题,向着梦想蓝图稳步前进。该团队目前已经研制出可以肉眼观察检测结果的小型自测装置,25分钟即可输出检测结果,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Bioelectronics。他们将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并完成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成果转化。“25分钟还是太长,我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对于未来科研方向,胡飞及其所在团队有着明确的目标:“我们下一步重点是围绕肿瘤和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伴随诊断设备的研发,并针对传染病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实现检测手段的新飞跃,争取做到重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我们还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流水线式高通量核酸分析系统研制及应用’。目标就是研发检测通量更高、灵敏度更好、时间更短,自动化程度更强的、核心性能指标国际领先的高端核酸检测设备,进一步促进核酸检测分子诊断技术服务人类健康事业,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国家的大力支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今年新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计划项目支持的胡飞一再强调,“从‘十一五’‘十二五’直到现在,团队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重要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我们更要不负国家期望,提醒自己时刻自立自强,不断向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做出更大成果,交大人向来是建设祖国的有力力量,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必将如此!”

文字:通讯社 詹政德 赵培洁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