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是毕业季。几年大学时光犹如点滴光辰,在每个毕业生的滚烫青春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交大学子,通过对比学子的新旧照片,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李雨茜摄于2020年冬

2022年夏李雨茜(右)与朋友和牛顿雕塑合影
三年时光,从一个人路过创新港牛顿雕塑,到两个人一起向牛顿雕塑告别。“我们走过春夏秋冬、四时变幻,而牛顿只是矗立在那里,看身边景色变换,看人来人往,也见证我们的时光又一载。”这是电气学院2022届发电硕士毕业生李雨茜在创新港的独家记忆。

程章颖摄于2020年夏

2022年夏程章颖在拍毕业照
风帆广场总会让电气学院2022届高压硕士毕业生程章颖想起他第一次踏进创新港的那天,“从那天起我开始真正属于这个校园”。三年来,程章颖在这里生活、学习、科研,收获成长,这些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但当我再次回到这里拍下这张毕业照时,发现风帆广场仍旧保持着三年前我第一次见它的模样,甚至仍旧是一个晴天。如今我即将离开创新港,步入人生的新阶段,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

2019年秋王梦琦(后排左二)与课题组合影

2022年夏王梦琦(右三)与课题组合影
研究生三年转瞬即逝,电气学院硕9050班王梦琦回忆道:“过去的日子,是虽然辛苦但却美好的,是略有青涩却又甜蜜的,是时而会感到孤独但大部分时候又是温暖的。”梧桐落叶抽芽又三载,樱花花开花落又三年,创新港的银杏树也在慢慢长大。王梦琦所在的课题组成员们即将奔赴祖国各处服务社会。“希望在课题组组训——自信阳光、勤奋自律、锲而不舍、知行统一的教导下,我们可以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0年秋史迪摄影

2022年夏史迪(右一)与朋友的毕业照
在交大的四年本科时光,承载了管理学院2022届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毕业生史迪太多美好的回忆,“在朝气蓬勃又勤勉奋斗的岁月里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一直觉得彭康路是交大最为浪漫的地方,在夏天枝繁叶茂绿盖擎天,梧桐树为莘莘学子带来沁凉,而秋天梧桐叶落铺满整条道路,叶落归根留下一抹金黄,这是收获也是结束。在未来的春天梧桐树会长出新叶,即将告别的我们也会走向新的希望。”

陈梁葳摄于2018年秋

陈梁葳摄于2022年夏
从大一的高数到大四的毕设致谢,管理学院2022届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陈梁葳在钱学森图书馆的咖啡馆度过了很多美妙的日子。“看着一些熟悉的面孔逐渐被年轻的学弟学妹替代,看着咖啡馆从小小的一方扩建到而今的开阔空间,看着自己的会员积分从0到2000+……”于陈梁葳而言,咖啡馆在钱学森图书馆的存在,就好像是在大学纷忙杂乱的日子里偷出的那一点闲,是一些执拗不愿放弃的浪漫。“我曾在这里绞尽脑汁做题,亦曾和朋友于此畅聊人生,感谢这一方天地在四年里给予我的快乐。万事胜意,毕业快乐!”

2018年夏姜姝君(二排左六)的军训合影

2022年夏姜姝君(三排右一)的毕业合影
“开始的夏天,2018年8月,军训结束,大家还颇有些拘谨地站在相机前;四年后的夏天,2022年6月,穿上学士服,彼此互相整理领结和学士帽的时候,感到离别的情绪从未有过的浓烈。”从一个盛夏的终点到另一个盛夏的起点,才发现原来从逸夫科学馆门口到腾飞塔前,从军训服到学士服,就是法学院2022届法复本科毕业生姜姝君四年的大学光阴。

董宸辰摄于2018年冬

董宸辰摄于2022年春
四年前,外国语学院2022届英语本科毕业生董宸辰带着所有对“长安少年”的幻想,走进了西安交大校园。“这片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土地注定是多样的。在西安交大,我最初是在东亭看到了人文与学校的碰撞。”还记得2018年西安的初雪,雪下得很大,拍照时董宸辰认真地对着白居易雕塑说“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而2021年的那场初雪,是董宸辰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第一晚,他再次来到雕塑前许愿可以考研上岸。“疫情之下,核酸贴纸成为这段日子最特殊的印记。很巧的是西安出了‘白居易’贴纸。”不管是那两场大雪,还是两个“白居易”的相遇,都是交大在董宸辰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场景。“我已经准备好走向未来。”

2018年秋曲志鹏(右二)与球友合影

曲志鹏的毕业照,摄于2022年夏
大学四年,时光匆匆,但对于来自护理83班的曲志鹏来说,却是一段让他走向成熟的难忘旅程。“还记得四年前参加新生杯篮球赛,第一次和朋友们在这个球场一起并肩作战,胜利的喜悦仍然记忆犹新,四年后我又站到了这片操场,心境却大不相同。我从一个刚步入象牙塔懵懵懂懂的小孩,变成了一个成熟沉稳、能够独立去面对生活的大人。”这四年里,交大带给曲志鹏的除了专业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他人格和性格的塑造,让他提升了对事物的认知、判断,提高了执行力。“相比于四年前的那个我,现在的我更善于应对学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挑战和机遇,我更能够在难免的挫折和困境中保持沉稳的心态了。”
一段旅程的终点也同样是起点,毕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