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同心抗疫】后勤同心战“疫”情,党员干部勇担当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1-10 11:14 浏览量:

疫情蔓延以来,防控感染、抗击疫情成为全校上下心之所向。后勤保障部根据学校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下沉防疫一线,坚守岗位,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引领全体党员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全力以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要求,汇聚成一道希望之光。

“你看我这头发,这两年一下子变白了”

作为学校疫情防控总指挥部成员,后勤保障部党委书记、校医院院长张西亚全面负责学校封闭管理期间防疫、医疗、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后勤、医疗这两大保障的担子压在他的身上。他上下联动,统筹全局,靠前指挥,协调各方,有条不紊安排核酸检测、餐饮保障、物资调度、部门协调、志愿者培训等工作。20多天以来,从兴庆校区、雁塔校区、曲江校区到创新港核酸采样点,他几乎场场必到,昼夜加班几乎是张西亚的常态,即使是半夜也不让自己放松精神,随时准备接听省市各相关部门的电话通知,并连夜统筹安排第二天的核酸检测、人员物资支持等工作任务。清晨曙光刚起,他又奔赴向工作岗位。百忙之中,他还时刻关注着学生答疑群里的各条动态,根据学生的需求细致、耐心地做好相应的保障和服务。

其实近两年疫情反复的情况时有出现,张西亚始终紧紧地绷着一根弦,未曾放松过。制定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密切与省市卫健、疾控部门联系,把握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要求,不断调整学校防控举措。他统筹协调,亲力亲为,落实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校师生隔离观察工作,承担学校会议活动审批管理,坚持对校内发热学生进行转运和追踪管理,推进师生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部署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等等,张西亚始终奔波在抗疫一线,尽心竭力。他开玩笑说:“你看我这头发,这两年一下子变白了”。这个玩笑背后,正是他操不尽的心,用不完的情。他眼角眉梢的疲惫无言昭示着后勤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坚守、无私和奉献。

后勤保障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颜静达立足岗位,扛稳责任,带头冲锋,奋战一线,用行动守护生命,用坚毅书写忠诚。颜静达白天忙碌于防疫安排、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夜晚就在办公室沙发上蜷缩着歇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后勤保障部纪委书记,他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作用,对捐赠物资的接收、调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一遍一遍核对,一次一次检查,经常忙到凌晨,看着一车又一车的物资运来,他二话不说,扛起物资便干起来,转移、搬运,冲锋在服务第一线,只为确保防疫物资能够迅速到位、保障充足。颜静达有一点时间也不肯休息,搬运完物资一转身又去了家属区帮忙。当有同志想拍下他忙碌的身影时,他总是笑着阻止:“我有什么好拍的,不要拍我,多拍拍我们辛苦的员工、拍拍我们争先恐后的学生志愿者。”

他们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后勤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众志成城,以上率下,他们所带领的后勤人,都是义无反顾的“逆行者”,彰显着后勤人的担当与责任,尽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后勤风采。

“希望2022年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在这场战“疫”中,一次又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为校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后勤保障部党委副书记代晓勇、校医院副院长郝雁、徐蕾,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分别奋战在创新港、兴庆校区、家属区各个核酸采样点。早在2021年12月初西安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后,徐蕾当即以专业的知识、敏锐的直觉提出要积极筹备医院核酸采样队伍,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准备;郝雁则从采样设备、人员安排、志愿者培训等每个环节认真研判,优化核酸检测流程,提升工作质量,使校医院的采样任务得以稳中有序开展。

创新港医疗力量相对较弱,核酸检测任务艰巨,代晓勇临危受命,承担起创新港核酸检测及后勤医疗保障工作。他立刻按照部署要求驻扎在创新港,布置场地,安排设备、人员,不断梳理和优化工作流程,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白天他奋战在室外采样点,经常顾不上吃饭休息,直到检测工作结束;夜晚,他各方联系,根据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细节,经常忙碌到凌晨。保洁阿姨看到代晓勇忙碌的身影,心疼他劳累辛苦,把物业发的两个苹果特地送给了他。1月1日晚,接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1月2日13:00开始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2小时完成。代晓勇连夜部署,开设50个采样台,安排采样人员和物资配备,一直忙到凌晨三点。第二天,采样现场有条不紊,历时1小时57分钟,圆满完成创新港1.4万余名师生全员核酸检测,创造了“交大速度”,很多师生表示“惊呆了”,纷纷为创新港核酸检测工作点赞。

负责兴庆校区和家属区核酸检测工作的郝雁和徐蕾也同样冲锋在一线。她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一道,身穿隔离服,一干就是7、8个小时,经常奋战到半夜,结束后还不忘收拾好医疗废物,安顿好每一位员工,自己才离去。徐蕾作为学校家属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成员,在二村完成了6轮核酸检测,考虑到部分患病、高龄的教职工出行不便,她和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检测,并为交大一村封控教职工解决协调了药物短缺等实际困难,获得一致好评。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郝雁作为学校负责疫情防控及医疗保障的副主考,多次与研究生院开会研究,制定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经常加班到深夜。在考试中,郝雁一直驻守现场,协调各采样点核酸检测工作,处理存在疫情隐患的突发事件和学生的突发医疗状况。当一位新闻记者在采样现场对郝雁进行采访时,每每说上两三句,就会被一个个电话铃声和一声声“郝院长”的呼唤而打断,她带着歉意的微笑,“实在不好意思,稍等一下”,转身又奔入了那群忙碌的白衣中。郝雁的眼神布满了血丝,虽略带疲惫,但温柔而又坚定:“我2021年最大的遗憾就是年底这波反扑的疫情,我相信2022年一定是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我们都是不怕累不怕死的战士”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封城后,为师生保供应、让几个校区留下来的师生员工吃好饭,成了首要任务。后勤保障部副部长、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吴兴兵,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高鸿洲,创新港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罗春平,自12月23日封校以来便以办公室为家,日夜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保证兴庆校区、雁塔校区、曲江校区、创新港的饮食供应以及食堂防疫等各项工作稳定有序运转,担子不可谓不重,责任不可谓不大。

吴兴兵和高鸿洲夙兴夜寐,一直跟员工奋斗在防疫保供一线,奋战了好几个通宵,甚至经常顾不上吃饭,只能啃几口馒头充饥。在这个非常时期,吴兴兵要求各食堂做到稳价提质,保稳保供,丰富饭菜品种,为学校抗疫做好后勤饮食服务保障。在研究生考试期间,根据学校的要求,为外校来考研的考生提供2000余份盒饭以及3000余份免费姜汁可乐等,高鸿洲亲手将一杯杯姜汁可乐送到考研执勤的同志和志愿者手中,为他们送去寒冬中的问候和温暖。因人手紧缺,在最繁忙的考研第一天,吴兴兵在临时供餐车上卖起了盒饭。考研第二天,在计划取消堂食的指示下,高鸿洲连夜采购了15万套一次性餐盒和筷子,凌晨运往各校区,天快亮时才回到办公室,就连元旦佳节的晚上,高鸿洲依然是奔赴在采购不锈钢餐盒的路上。“不干饮食不知柴米油盐贵,不下基层不知员工多辛苦!”高鸿洲感慨道。

“各级领导都很辛苦,工作压力都很大,咱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担子担起来,让学校领导少操点心,让学生们多放点心。”这是吴兴兵最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披星戴月,奔忙不止,将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吴兴兵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伟大的逆行者,在前往新冠肺炎重症病院——西安胸科医院支援前,因为工作吴兴兵没有来得及送行,可吴兴兵朗爽又自豪地说:“我们家都是不怕累不怕死的战士。现在就是冲锋陷阵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拿出全部的精力应对这场考验。”

创新港综合管理中心主管饮食工作的副主任罗春平也深知自身肩负的重任和使命,“一定要让创新港留下来的近16000名师生员工吃好饭!”做为一名老党员,他勇挑重担,带领饮食管理办公室7名员工和7家餐饮服务单位,毅然扛起了创新港餐饮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的双重责任。罗春平每天走访各食堂,实地检查菜品供应和仓库储备情况,统计短缺物资,组织7家餐饮公司供货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搬运物资等更是不在话下。罗春平要求各餐饮公司保质保量,并在各食堂张贴了“保供应、不涨价”承诺海报,并公示投诉二维码,受理就餐师生投诉。对创新港封控管理的学生,罗春平紧急制定供餐方案,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用餐需求,半夜1点亲自到餐厅安排供餐任务,罗春平在做好保障的同时,还不忘人文关怀,安排各食堂为核酸检测人员每天熬制姜丝可乐,冬至节免费送上了饺子、盒饭午餐和汤圆夜宵。

在吴兴兵、高鸿洲、罗春平等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饮食人用行动诠释着他们的初心和坚守,冲锋一线,立足岗位,为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创新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雁塔校区综合服务中心、曲江校区管理办公室的领导干部们,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实地组织落实疫情防控和师生生活保障各项工作。后勤保障部副部长、创新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巩滨,雁塔校区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曹杰,曲江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康文华带领全体党员扛起防控责任,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

雁塔校区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曹杰带领中心负责雁塔校区学生公寓管理、校区及5个家属区的水、电、暖能源保障和物业服务工作。2021年12月17日,接到学校隔离学生的紧急工作安排,曹杰为减少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曹杰迅速下沉,带头24小时驻岗,夜宿办公室,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科学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曹杰与财经招待所及医学西苑宾馆负责人多次进行沟通协调,将已停业放假的两宾馆设置成隔离点,并按照隔离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重新布置。安装隔断、清理房间、协调人员和物资,并安排专人24小时驻岗为隔离人员提供服务。曹杰常说:“疫情防控工作就是要毫不含糊将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曹杰心里惦记着隔离的学生和服务人员,多次深夜来到隔离区,现场解决暖气不热、下水堵塞等问题,并对隔离学生的核酸检测、房间消杀、餐饮服务等第一时间进行了解协调,指导服务管理人员对学生做好人文关怀及情绪疏导。他说:“台灯坏了、花洒不出水了、御寒的暖水袋等等,学生有什么需求,我们要尽可能去满足,只有后勤保障到位,学生才能安心隔离。”曹杰常跟党员干部强调:“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你们平时怎么对自己孩子的,就要怎么对学生”。2021年12月30日,财4公寓、学生区9号楼、医学北院东5楼被紧急封控,雁塔中心承担了除餐饮外全部的后勤保障,包括给财4公寓里595名学生配送一日三餐、大量厨余垃圾的清运、消杀,东5楼住户的物资配送到家、核酸检测等等,责任大、任务重,要事难事亲力亲为,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秉承着这样的责任感,曹杰亲自部署,驻守现场,他说:“查露补缺,不留死角,没人干的我们上。大敌当前,一定要有共产党人的担当!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2021年12月22日晚间,创新港进入封闭管理状态。创新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巩滨立即动员中心员工坚守创新港,做好保障服务。副主任吴勇立即联系各物业公司、能源运行公司,要求各公司做好留守创新港预案,尽快确定留港人员和人数。各领导干部一直忙到凌晨。面对各保障服务单位员工住宿缺少床位的问题,巩滨心急如焚,他迅速向上反映,与多个部门沟通协调。12月24日,爱心企业捐赠的300张钢架木板床运抵创新港,解决了巩滨的后顾之忧。宿舍的管控措施制定和送餐工作,让巩滨近48小时没有休息。“坚守、坚守、再坚守”,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2021年12月31日开始,大批捐赠物资开始陆续运抵创新港,巩滨、吴勇作为领导干部带头卸货,夜晚虽寒冷刺骨,但大家热情高涨,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后勤人的担当。

曲江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康文华和其他领导干部也同样24小时日夜驻守,他们下沉服务,充实一线防疫力量,核酸检测现场、驻校师生信息摸底登记、安全保卫、管控措施制定,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学校的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落细,做好校区内师生生活服务等各项保障,我们为此全力以赴。”在平凡的岗位,行最执着的坚守,坚决筑牢各校区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不忘服务初心,力保一方平安

兴庆校区物业服务中心肩负学校的日常环境卫生、设备运行维护、学生日常生活保障等,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物业首先保障校内近2.2万名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切断疫情在校园的传播。物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帅守着初心,敢于担当,他每天都去现场指挥、检查学校各区域的消杀工作,力争实现零盲区、全覆盖。“这个消杀是持续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要以严格的措施、科学的防护、高效的执行力来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杨帅说道。因为消毒喷雾具有刺鼻的气味,杨帅带着物业的员工经常是夜晚作业,每每回到办公室都已是凌晨。杨帅还积极联系各方为学校争取抗疫物资,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工作,已争取到水果100箱、蔬菜10吨、防护服350套、医用口罩17000个等珍贵物资。杨帅自己也向基金会和家属区积极捐资,助力抗疫,“捐款我觉得是最简单最直接能够出上一把力的方式,这也是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和担当。”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物业一线员工全部住校工作,杨帅深受感动,不止一次前去慰问,对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逆行抗疫的奉献精神表示高度肯定。杨帅经常说:“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勇于担当,越是关键的时候,领导干部越要冲在一线,靠前指挥,以上率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召员工,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杨帅的妻子是交大一附院的一名医护工作者,在创新港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一家人逆行而上,舍小家顾大局,这个党员家庭更理解奉献二字背后的含义。

除了作为服务保障主力军冲锋在一线的同志,住房处、能源服务中心以及后勤机关办公室的领导干部也在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后勤人的责任与担当。

后勤保障部副部长、住房处处长刘育生,虽居家隔离但仍心系学校,工作也毫不停歇。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科学统筹,关心一线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有无保障,及时了解家属区及校内人员摸排情况……刘育生的每通电话、每个回复,都是他不能亲上战场的遗憾和对同志们真切的牵挂。住房处支部书记、副处长房伟作为兴庆校区家属区疫情防控专班成员和二村核酸检测点的总协调人,也在一线奋战,“身为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在关键时候要靠得住、顶得上,挺在一线,带动更多的职工一起,全力守好我们的家园。”

能源服务中心主任王军为教学区和家属区核酸检测点、临时值班室安排布线接电,每两天对校园和家属区的水房、锅炉房、配电室进行全方位巡查,用24小时的坚守、高标准的工作作风,使每项服务工作都能让师生满意,保障学校水、电、暖正常运行,“能源保障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我这里做稳,后勤才能稳,校园才能稳。”

项目节能办主任祝小玲加强了党员的线上理论学习,并多次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党员带头加入志愿者抗疫保障队伍。综合办主任张书红虽被隔离在家中,也心系一线,上传下达畅通信息渠道,周到服务统筹协调各方,确保了战“疫”工作的高效流转与落实。张书红说:“大家在前面冲锋,我就做好我们‘后勤的后勤’,给大家做好服务,保证我们稳固的大后方!”

他们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他们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他们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在这个特殊的冬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后勤党员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把初心和使命写在了战“疫”的基层一线,用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合力传递共克时艰的暖心力量。在他们的引领下,所有后勤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淬炼了信仰,筑起一道道生命防线。逆行的后勤人,抗疫的急先锋,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相信我们定会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文字:郭欣瑞 后勤保障部
图片:后勤保障部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