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及第一附属医院迁建60周年之际,为回报陕西人民对学校及对医学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厚爱,由一附院组织,西安交通大学为陕西省12个市区捐赠自动除颤设备(AED)50台,为全省各地市相关场所免费培训7500名除颤设备使用人员,为全省卫生事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9月28日下午,捐赠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科学馆207举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张小宁,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振霖,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王铁军、校长助理陈腾,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党委书记耿剑平及陕西省12个地区分管副市长、卫计局、教育局和社会事业局的相关领导、受捐单位代表、媒体记者50余人出席了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由一附院党委耿剑平书记主持。
一附院院长施秉银在致辞中对此次捐赠目的、意义及整体情况作了介绍。他指出,在人口密集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随着“一带一路”和“健康陕西”战略的不断落实,陕西省医疗卫生现代化程度、医疗国际化接轨程度、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水平均在不断提升。因此,在公共场所设置并合理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陕西省一所附属于百年学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护佑人民健康,响应学校号召,服务国家需求是医院永恒的使命,捐赠AED除颤设备,增强公共场合急救能力,为三秦父老提供生命安全保障,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孙振霖副主任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陈腾在参会人员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捐赠协议。
西安市卫计委副主任薛林莉代表受捐地市,向西安交通大学表示由衷感谢。她表示,交大一附院此次面向陕西省捐赠AED除颤设备、培训相关人员掌握使用方法、普及急救常识,是西安交大落实与12市区的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品质西安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附院多年来时刻心系百姓健康,为三秦父老乡亲提供最好的技术、最佳的服务、最贴心的关怀。此次捐赠仪式正是一附院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助于强化群众急救意识,提高医疗应急救治能力。
西安交大副校长王铁军在讲话中表示,2016年适逢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西安交大作为陕西这块土地上培养起来的一所国家重点大学,为西部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西安交通大学和第一附属医院在陕西60年的建设发展,得到了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厚爱,为回报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厚望,经多方联系,在一附院的积极协调、组织下,西安交大为全省捐赠AED除颤设备,第一期拟捐50台(每台3万元),培训7500名使用人员,拟支出培训费350万元,为陕西人民造福。
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张小宁在讲话中指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和第一附属医院能够继续发挥在健康领域的领跑优势,以创建“双一流”为目标,不断提高疾病诊疗水平、不断增进患者服务能力、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攻克更多医学难题,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西部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捐赠仪式结束后,一附院急诊科杜俊凯副教授为所有在场代表进行了自动除颤设备安装及现场演示。
设备捐赠仪式后,陕西省卫计委将除颤仪配置给各地市机场及客运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自动除颤仪的捐赠、培训是整个捐赠活动落地的第一站。28日下午17:00,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自动除颤设备捐赠仪式在T3航站楼国际厅举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附院相关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人、西部机场集团医疗办、急救部相关医务人员参加了捐赠仪式。
在机场候机厅,一附院急诊科主任杜俊凯副教授对机场选定的5名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除颤技能、除颤仪的使用培训,并现场指导工作人员进行除颤仪操作。随后,一附院医务部和急诊科对机场30余名急救人员进行正式培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加大,没有相关病史的“健康人”罹患心脏骤停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我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偏低,究其根源,除了急救手段单一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缺乏必要设备配置以及公众缺乏心脏骤停的急救知识等也是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推进自动体外除颤设备(AED)和使用技术的普及,建立公共体外除颤网络,是对抗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西安交通大学此次捐赠50台AED除颤设备,将安装在陕西省有关单位、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延安市、汉中市等人流量大、具有较好使用条件和示范作用的市区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