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绘制了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发展路径,暑期工作会议更是吹响了“深化综合改革”的响亮号角。为推动“双一流”建设,人文社科科研将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科研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以赢得更多先机,争取更多支持,获得更大发展。
5月18日,学校召开专题学习会,围绕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西安交大相关学院院长、教授、青年教师代表展开座谈,畅谈学习体会、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言献策
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交大人文社科,在“十三五”期间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加明确了人文社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科研肩负着为国家“产生理论、产生思想、产生方案”的重要责任。学校将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落实“思想交大”建设纲要,全面深化科研领域综合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升学校在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贡献度和话语权。
在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重点落实以下任务:
深化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加强基层科研组织建设。学校将进一步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发挥学院的办学主体作用,建强建实基层科研组织。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强调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的统一协调,发挥各自专长,调动科研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理论创新和资政建言、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支持学科建设和基地平台建设,统筹规划,组建交叉性科研团队,建立集成化、综合化、交融化的跨学科新型科研组织,组织跨学科、跨校、跨国的智库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以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国家综合性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支持和战略方案储备。
深化分类评价体制改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一是加强宏观领导和顶层设计,坚持分类评价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坚持人文社科与其他学科的分类评价,坚持人文社科内部各学科分类评价,建立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合作评价制度,充分承认教师在合作研究中的实际贡献,在合作研究成果认定中公正对待成果参与人的贡献。在人文社科基础学科试点长周期考核,让教师能够安心做学术,从容出成果。三是制定科学系统的以政策引导和制度激励为核心的规章制度,积极营造良好活跃的学术环境和氛围,从根本上激发科研工作者创新的活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运行机制,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健康发展。
深化成果质量与社会影响力提升,扩大学术声誉。“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实施“名品名著”战略,加大学术专著、学术论文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服务党和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科研工作。加强从校内重点研究基地到国家水平智库的一体化智库体系建设,实现培育、建设、提升全过程管理。探索通过“智库学术特区”建设国家级智库;积极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整合“一带一路”智库资源,发挥交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智库作用;主动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联合设立智库合作平台,开展区域规划、决策咨询服务,发挥好智库作用。鼓励教师在国际国内行业、学会、决策咨询委任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深化科研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服务效益。学校将坚持从科研能力培养、项目培育、指南推荐、策划申请、研究结题到成果推广应用等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体化服务平台和高效服务。通过支持基础研究、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设立“重大研究课题引导计划”等进一步培育科研新的增长点,促进可持续发展。重视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环节,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沟通对接,鼓励举办高水平论坛和国际国内会议,支持创办高端品牌论坛、高水平杂志和出版蓝皮书,加强专家推介,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加大经费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募集资金支持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改革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规律的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暑期工作会议吹响了深化改革的最强音。在改革的道路上,加速前进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