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心怀“国之大者”,只争朝夕

【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西安交通大学抓党建促科技创新纪实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21-11-12 11:33 浏览量:

65年前,一批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有志师生,怀着建设国家、投身西部的抱负,“打起背包就出发”,义无反顾从上海来到西安,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西安交通大学。

65年后,那群风华正茂的人们已经白发苍苍,他们带来的梧桐树苗早已参天,他们带来的星火已经燎原。

60多年前,时任交通大学校长的彭康提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要牢牢抓住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如何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是西安交大校党委始终坚持的主线。

以西迁精神为着力点

打造立德树人精品工程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大,在西迁博物馆写有“为民族而生,为时代而生”的沿革墙前,看望了西迁老教授。他说,老教授们的来信让他产生了强烈共鸣,广大师生要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奉献的生动写照。“这是我们西安交大的传家宝,这种精神的价值是任何其他物质力量所不能替代的。这几年,我们把西迁精神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和新进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目的就是要让这个传家宝发光发亮,影响更多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同国家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西安交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彦介绍道。

为了让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影响更多人,西安交大专门为本科生开设西迁精神主题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课程,讲解西迁精神;在校内举办“西迁记忆守护者”等近20项文化活动,培养了数百名学生讲解员;把西迁精神宣讲活动推出校门,组织师生讲解员赴延安、西安后宰门小学等地宣讲,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

馆内学生金牌讲解员纪洁说,在西迁博物馆内她看到了太多来自游客的感动。“我们西迁展厅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挂着当年西迁老教授的肖像照,有个阿姨就在这里湿了眼眶,还有一个参观团也是在这里,朝着照片墙一起深深地鞠了个躬。”说到这里,纪洁有些哽咽,她说在未来,她也会扎根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为强化青年教师扎根基层、爱国奋斗的理想信念,西安交大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青年学者研修班。同时,校党委每年组织超过千名海外引进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学生和研究生代表,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主题教育活动,把红色教育跟教师的师德教育、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在一起。

“我们在国外很多年,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让人心潮澎湃的事迹了。”几个海外归国的年轻教师激动地说,在两弹城,在原子城,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震撼。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澎湃创新活力

2014年,西安交大校党委提出,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西安交大必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新形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在教育部、陕西省的支持下,从动土到入驻,西安交大用了短短1000天时间,159万平方米建筑全面竣工,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300多个科研机构和智库入驻,数十名院士在内的三万余名科研人才汇聚于此。

今年,陕西省布局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并把创新港作为“总窗口”。

实现宏大蓝图,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体制机制上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从2015年开始,西安交大开始实行“常委进支部”制度,每位学校党委常委每学期至少联系5个党支部,并参加组织生活,讲专题党课,解读中央精神,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强化常委、师生党员双向党性教育。

听取真意见,就得拿出真行动。“学校党委要求组织部制定台账,分解到相关单位,该解释就解释,能解决就解决,以此推动完成了绩效考核等诸多体制机制改革。”高彦介绍道。

从2017年开始,西安交大开始实施绩效改革,重新设置关键评价指标,率先开启了教育评价改革。对学院学科建设贡献越大、对社会发展贡献越多,教师的绩效就越高。改革的作用立竿见影,西安交大无论是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还是专利数量,连续多年增量明显。

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研究人员埋头研究几年甚至十几年。为了让老师们安心科研,学校决定在职称评定中不以论文为唯一标准。

“实验过程中,团队师生们每天在多个设备间来回奔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研究成果认定和职称评定时,学校没有片面追求论文的发表,对我们团队老师们的工作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年轻老师投身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决心。”人工智能学院郑南宁院士说道。经过多年攻关,郑院士团队先后成功开发了嫦娥五号机械臂视觉信息处理系统和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视觉系统。

为了扩展学科交叉研究范围,让学校科研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从2020年开始,校党委的进支部活动又将视线对准了学术融合,倡导不同学科党支部开展联合组织生活,为有可能进行交叉研究的学科创造相互了解、深化研究的机会。“党支部联合组织生活以党内民主促进学术融合,受到党员师生的欢迎,成为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经验。”高彦说。

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让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西安交大一直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发展方向。为了能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方面有所突破,西安交大校党委下大功夫,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各类资源,积极筹划构建与其他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我很幸运,能有这个机会攻克特高压交、直流套管技术难题,这不是我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力量,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和整个国家的支持。”电气学院彭宗仁教授说道。

经济的快速腾飞,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对特高压输电需求最大的国家,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但由于特高压电传输过程必备装置特高压套管的生产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该工程建设受到很大限制。为了突破垄断,彭宗仁教授团队从头摸索,从材料、工艺、设计,到生产设备,全部都是自主研制。

当时,为了找到合适的实验场地和生产工厂,学校党委专门带队与西电公司洽谈合作,两家共同建成了中国特高压套管制造厂。就是在这个集管理、研发、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产业基地里,我国首台±800kV直流套管和世界首台1100kV交流油-SF6套管诞生了。

“看起来我们这个团队也就三四十人,但实际上我们拥有的是国家整个电力系统、科研力量的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协同合作队伍。”彭教授介绍道,“在研究中,可以说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链条上所有环节和系统实现了协调对接,这正是我们能够成功的密码,也是我们国家的优势所在。”

为了让学校的教师科研团队找准研究方向、推动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校党委在全校推行“跑五”工作,让每个干部、教授、副教授每年去跑五个领域相关的省市、院所、企业等,了解更多前沿信息和实际需求。为了指导老师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校党委组织专人到各行各业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形成了一本厚厚的指南。

自2018年起,校党委先后与江苏等全国12个省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人才联合培养、学校科研成果落地。

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卓教授带领的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研究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压电单晶”材料,实现了自主可控和世界领先,可大幅提升光声成像系统在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血液疾病诊断中的成像分辨率。为了能让这一重大成果得到实际应用,徐卓教授成了“空中飞人”,“学校号召‘跑五’,我们义不容辞。2019年,我去过4个国家,27座城市。我们与江苏达成合作,实现了材料生产。”徐教授话语间充满了激情。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西迁老教授们一辈子一丝不苟,付出所有心血专心研究,他们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我深深地感到人的一生实在太短,能做的事不多,必须分秒必争,只争朝夕。” 彭宗仁教授坚定地说。

原文于近期刊载于《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

报道链接:http://www.zuzhirenshi.com/dianzibao/2021-08-27/1/5ee1bdca-12e0-49f0-b3a6-4f290114ffbd.htm

文字:中国组织人事报 刘雅婷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