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医疗领域“国家队”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
打通信息流 多学科诊疗求实效
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是西北首家构建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医院。2016年,医院率先在西北成立多学科联合门诊,目前已有包括消化肿瘤、肺部肿瘤与肺小结节等在内的13个MDT门诊,影响力不断提升,年接诊量达300余例以上。MDT门诊让患者及其家属无需在多个科室之间反复奔波,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医院建立MDT专家库,由各临床医技学科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组成,实行MDT门诊排班制度。
MDT平台依托信息系统支撑,从门诊现场挂号、多途径预约挂号,到MDT流程运行,再到多学科信息操作系统更新,医院打通信息流,设专岗负责受理,帮助MDT患者获得“一站式”的便捷诊疗。MDT实践促使医生临床诊疗思维发生深刻改变,推动形成了学科内、学科间、医技部门间、医药部门间、医护部门间的联动模式。
医院还在线上直播多学科疑难病会诊过程,吸引了众多基层医务人员在线观摩,既惠及基层,又展示医院学科实力。医院肿瘤科主任张淑群说:“MDT对肿瘤科学科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医院搭建MDT平台,并由专人管理,保证了MDT的高效运行。”
紧盯新趋势 专科发展求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把临床专科建设和医学技术创新当作重中之重,聚焦重症、肿瘤、心脑血管等科室,提升专科能力。医院现有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9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被陕西省推荐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医院先后与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签署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能力输出为重点的医教研全方位的共建协议。目前,已启动学科共建,开展线下业务指导、学术交流与线上互动。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洛阳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医院被确定为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今年4月,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国际智能健康联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I辅助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成立并揭牌。
医院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专科发展呈现新气象。普通针刺、电针等10余项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量大幅增加。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不孕不育、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基础上,中医科与临床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体系建立与应用推广、脑病康复等合作项目,拓展中西医结合新领域。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中医科专家制作了1500余份“中药穴位贴”,并送往武汉。医院援鄂医疗队采用“正气贴”“化浊贴”“耳穴埋豆”等中医贴敷疗法,治疗新冠肺炎患者35人次,用于医护人员80人次,在提升医患免疫力,改善焦虑、失眠、腹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疗效。
医院紧盯科技前沿技术和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机器人手术。近一年,妇产科利用机器人开展四级手术突破500例,泌尿外科利用机器人开展四级手术突破300例,月度手术量居全国前茅。
此外,医院CAR-T细胞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技术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采用计算机3D重建辅助手术系统开展小儿外科精准医疗;母胎医学持续进步,成功救治脐膨出的患儿;急诊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为外科手术提供支撑。
2021年,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国产髋膝兼容关节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西北首例关节镜下All-Inside全内前交叉韧带重建等高难度、高风险或具有创新性的手术,准确诊断,救治了多名罕见病患者。
聚焦患者需求 服务模式求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发展中积淀了“大医大义为生命之光”的精神,并体现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为解决传统CT图像处理系统传输成本高、制约基层诊断能力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的指导下,对微剂量分布式CT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为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开发,该技术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正式试用。下一步,医院将依托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分布式CT仪器下基层。
医院聚焦患者需求,开设了88个专病门诊,单一专病月接诊量超过400人次;开展弹性门诊,即医生在病房时,根据其个人安排,预约少量患者来病房问诊。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服务患者,既方便患者,又分担了门诊压力。医院还开展日间手术、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
原文刊载于2021年8月19日健康报6版
报道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841152/app_key/e70891ddafa5e012828c143390cdad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