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迈向“双一流”】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日期:2016-06-27 09:37 浏览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学校将通过国际化发展引领师生开阔国际视野、研究世界问题、拓展国际合作,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瞄准世界一流,育一流人才、产一流成果,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安交大代表团访问斯坦福大学

西安交大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签署谅解备忘录

“十二五”期间,学校通过实施校、院二级“1+1”国际合作战略伙伴计划、一流学者访学计划、联合科研中心建设计划、留学生发展计划和国际学术期刊建设计划等,逐步建立全方位、多渠道、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格局,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巴黎中央高电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合作项目增幅明显;倡导组建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产生广泛国际影响,已有31个国家、136所国内外大学参与合作;与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5个,主办国际会议145次,师生出国(境)访学交流广泛,规模和成效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与教育部共建“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安)”、与科技部共建“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与教育部共建“国际化示范学院”,获得相关部委的国际合作专项经费稳步增长,在全国位居全列。

为了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学校将以深化国际合作为重要抓手,努力为师生创造世界一流的工作与学习环境,提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结合的国际化水平,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将国外优质资源有效融入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形成相互融通、各取所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通过国际化发展带动学校走向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引领师生开阔国际化视野、研究世界问题、拓展国际合作,实现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逐步成为在若干学科领域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站在新起点,迈向双一流,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分为提升内涵发展能力和外延拓展能力建设两个方面,以全面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竞争力,主要涵盖五个方面:

人才培养国际化。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公派项目,与海外名校开展“双学位、交换生、联合培养”合作,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扩大访学规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本科生出国(境)交流的人数逐年递增,至2020年较2015年翻一番。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作用,办好“丝路学院”,设立专项奖学金,提高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比例,吸引优秀留学生来校学习,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加强英文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留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探索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开展“3+2”“2+2”“4+1”等联合培养计划,实施双硕士、双博士项目计划;增进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规模和活跃度,扩大留学研究生规模,达到西部高校前列水平,使留学研究生占学术型研究生的比例达到10%。

师资队伍国际化。完善教师出国研修制度,积极鼓励专家教授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实施“丝路学者计划”“青年领袖培养计划”等,设立“大师在交大”专项,完善国际专家和海外优秀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全球招聘学术骨干和高水平师资,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优化管理,实施一站式人性化服务,营建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氛围,扩大长聘外籍教师规模,提高优秀外籍教师的比例。

科学研究国际化。扩大与世界一流大学(联盟)、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建设若干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高水平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合作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性、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与科学工程;鼓励与资助教师与国外学者联合发表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引导开展原创性及交叉学科研究,到2020年实现国际合作发表论文的占比达到50%以上;鼓励院系举办高水平双边、多边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学院创办高层次国际学术期刊,增加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人数;支持优势学科参与国际评估,提升国际认可度,抢占学科建设国际制高点。

学科建设国际化。支持学院(学科)与国外高水平知名大学或机构进行实质性国际交流合作,构建1对1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学院管理的国际合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学校与若干所(20所以上)全球排名前100名的世界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对外宣传,发布英文版学校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提升学校的国际显示度。

丝路大学联盟。发挥学校倡导建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作用,实施 “丝路青年领袖”“校长圆桌论坛”“丝绸之路学者”等计划,支持各学院与欧亚大学专家学者互访交流,鼓励建立专业、行业子联盟,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医疗援助、科技合作等方面开展多元合作,使学校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引领者和核心力量,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依托“欧亚经济论坛”等高端平台,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办学,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一大批优秀杰出人才。

文字:国际处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