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思源时评】心怀“国之大者”,应是评价大学的“硬指标”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1-04-27 09:11 浏览量: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在多项大学排名中,位次屡屡攀升,发展势头强劲。这些亮眼的“成绩单”,让人为之鼓舞、为之振奋。在一些评论文章中,在网友们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观点和看法:“服务国家,让仙交大插上了翅膀”“为这样一所有担当的大学点赞”“重回前十,实至名归”“西迁精神为交大注入了强大动力”“创新港,让我对交大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从大家的评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网友们对于学校发展的认可和赞许。

是的,一个点上的突破不能标定整体的水位,我们还有太多方面需要追赶超越。但是,从办学资源、办学经费连年增加上涨;从大成果、大项目获得一个个重大突破;从青年学子在各大重要赛事中屡屡斩获大奖;从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到实施“6352”工程;从探索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融合”新模式到设立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西安交通大学新的发展方位。

人民网评在《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文中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近五年来,国内高校格局稳中有变,西安交大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特别是,2016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开始,西安交大迎来了明显的上扬期、进入了“快车道”。这是因为我们抓住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金钥匙”:“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这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来的,强调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交大西迁博物馆提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中央关心的、强调的,就是“国之大者”。所谓“大者”,即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国高校而言,党中央关心的,就是要时刻关注的;党中央强调的,就是要坚决落实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发展格局,高校要以破除“五唯”为导向,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交通大学西迁的历史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师生群众“听党指挥跟党走”,是完成西迁重任最宝贵的组织经验,是西安交大扎根西部办学最坚实的政治基础,是支撑学校改革发展最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高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

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西安交通大学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区域需求为己任,形成了西部科教的高地与旗帜。在创新港“6352工程的推进下,学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挖掘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要素,聚焦破解“卡脖子”难题,加快推进“两链”融合。不断强化推动整体性协调性发展,坚持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将教育、科技、人才与经济社会有机统一,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进一步探索学科调整和交叉融合的创新路径,推动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看这所大学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服务能力强不强,能不能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历史性、战略性的贡献。这才是衡量大学水平的“硬指标”。

文字:焦仲平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