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永远记住你们
——在西安交大1977、1978级校友毕业30周年返校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郑南宁
(2012年4月7日)
亲爱的各位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西安交大116周年华诞暨迁校56周年。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母校生日快乐,并向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最美好的人间是四月间,而最美的校园也是四月间。而今天的交大校园因你们的到来,感恩的情怀充满着校园,使得我们的校园更加春意盎然,与往年更不一般。
今天来参加校庆活动的,绝大多数是一批特殊的校友代表,他们就是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入学的我校1977级、1978级校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母校向你们毕业30周年表示特别的祝福。
35年前,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年,国家恢复了由于“文革动乱”而中断的高考制度,当时的中国迎来了高等教育的春天和人民新的希望。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压抑10年的革新图变的力量,迸发出春天的活力和喜悦,正如你们为毕业30年所捐赠的纪念石上所提:“此刻,中国选择了知识、力量、勇气和变革”。当年你们中的很多人放下在田间卷起的裤脚、离开机器轰鸣的车间、告别朝夕相处的部队战友,还有当年一批幸运的高中毕业生,从祖国各地汇聚到西安这座千年古城,踏上求学的征程。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你们怀揣着理想与对人生新的追求,重拾获取知识的梦想,带着父母的期盼、同事的嘱托和祖国的希望,意气风发地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第二批大学生。你们在图书馆提笔苦读的情景,在课堂上彰显思考的力量历历在目。你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分夺秒追回曾经失去的青春。毕业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那时大学生中最响亮的口号。
我们共同见证了十年动乱的浩劫,那时整个中国大地没有一个安静的校园。我们共同见证了共和国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当年我曾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研究生和你们共同在西安交大学习,沐浴着交大老一辈教师对我们爱的哺育。大家把压抑在心中对知识的渴望转化成勤奋学习的巨大动力,那时的师生关系亲密无间、亦师亦友,这种学习环境和人生经历使我们终身受益。曾有一位1977级校友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交大人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同学,祖国不能再耽误了,我们的青春也不能再耽误了”,正是在这种充满着责任感和紧迫感的校园生活中,在交大浓厚的学风氛围中我们共同成长。我在上研究生时,曾给77、78级自控专业的学生上过课、辅导过实验,至今我都清楚的记得第一堂课的情景,那时班上有的学生年龄比我还大。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30年你们事业有成而立,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进步奉献了你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30年的人生真是弹指一挥间。今天到会的校友,大家都已成了知天命和耳顺的智者了。当你们回到这魂牵梦绕的校园,尽管物是人非,但当年的求学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30年前,你们青春年少,意气风发。30年后,虽然青春不再,但你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成为你们人生的财富,你们每一位都有着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你们与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共命运、同发展。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这是一种壮丽史诗般的人生。我们要把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代。在你们身上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也承载着交大的精神和意志,你们是最优秀的一代大学生,你们那不平凡的求学经历为母校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还有在校园里流传的那些“77、78级”的故事。这些都成为我们现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30年前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历史会永远记住你们。
建校116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饮水思源的品格。以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徐光宪、江泽民为代表的历届学子是交大办学育人的荣光写照。迁校56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始终以培养优秀人才、追求学术卓越、传承优秀文化和服务社会为使命。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之大,育“大人”之谓也,大学之学,在于“明理格物”也。在新的世纪和交大第二个百年,我们仍然在思考、探索和实践以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学生。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需要了解和洞察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与过去相比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当年,你们在校园是“三点一线”,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连成线,虽然生活艰苦、物质匮乏,但精神丰富,无论是运动场,还是宁静夜晚的教室、图书馆都有你们青春的身影,这是因为从十年动乱中走出来的你们,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为民族复兴的抱负和理想。今天的年轻一代,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社会变化无穷、科技进步的时代,他们有着自己那种对生活的思考,他们多才多艺、更加注重在现实世界的体验和个人成长的追求。我们不能用当年的生活方式来苛求他们。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的精神不能失去,内心对理想的追求不能迷失,这应该是我们向年轻人传达的希望。
你们在交大的求学经历和毕业后30年的人生历程,更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不能离开时代的需求,不能偏离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大学一定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上,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回答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大学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未来,也承载了千万家庭的希望,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成为身心健康、有信仰、有理想的优秀人才。自2003年底以来,西安交大就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地进行了四项重大改革:实施注重通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教育教学新模式;建立学生创新实践的“工程坊”,让学生从指尖飞舞出创造的想象;推行以人格养成和第二课堂教育为宗旨的本科生“书院制”;将“体育精神”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这“四步曲”就是用实践来回答:以什么样的教育在西安交大特定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对于每一位进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子,大学之于他们最重要的是人格养成,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出大学校门,承担社会的责任,这也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将自己孩子送入大学最根本、又是最大的期盼。我们都为人父母,相信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共同的感受。将大学生宿舍改变成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实现彭康老校长倡导的“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三活跃”的大学校园生活。这也是学校实施本科生书院制的基本思考。
正是有这“四步曲”的改革,西安交大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们在百年交大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在新时期对教育内涵的思考和提高质量的行动,它不是一种走过场的改革,而是实事求是、深刻又缓慢并逐步深入的“静悄悄”的变革。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大学的发展不能受世俗观点的左右。大学作为社会理想的存在,既要服务于社会,又要远离物欲横流、喧嚣尘世的社会,作为大学和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因为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就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了后人。
各位校友,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从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以及广大校友和社会其他人士的关心和支持,正是如此,才使得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创造出骄人的成就,在古城西安建设起一所在国内外享有很好声誉的国家重点大学,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祖国西部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使“一丛深色花”,“移来色如故”更加枝荣叶茂,兰蕙齐芳地开放在祖国大地。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教育过我们的老师,正是在他们的哺育下,我们得以成长。让我们的内心记住逝去的仙者,也衷心祝愿我们还健在的师长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精神是永恒的。今天在建校116周年之际隆重庆祝1977级、1978级校友毕业30周年返回母校的活动,就是要使我们始终铭记国家发展的不平凡历程、铭记小平同志的英明决策、铭记西安交通大学前辈们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铭记“77、78”精神,用我们共同的行动再铸西安交通大学新的辉煌。
最后,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