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数字电影《大树西迁》主创人员来到西安交大,在科学馆207与交大师生交流座谈观影感受。出席座谈的嘉宾有: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交大戏剧学院院长、《大树西迁》编剧陈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交大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李仲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交大戏剧学院艺术总监,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得主,《大树西迁》领衔主演李梅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主创人员与工作人员;西部电影集团著名导演、《大树西迁》导演强小陆、电影剪接师袁虹;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西迁教师代表陈瀚、何卓烈,部分老教职员工代表及部分院处负责人代表。西安交大党委宣传部贾箭鸣主持座谈会。

《大树西迁》主创人员

主创人员、西迁教师和师生座谈
陈彦院长与强小陆导演分别代表主创人员分享了作品的创作心得与内心感受。《大树西迁》经历了12年的创作历程,在广泛了解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多番艺术塑造终于被搬上电影荧屏。陈彦院长分享了自己在创作剧中人物时的思考,同时也阐述了自己对于交通大学西迁这一壮大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两位主创人员均表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被西迁精神所感染,获得了精神层面的升华。
主持人贾箭鸣为在场师生讲述了一个“当年的故事”:一天,一位年轻老师面色苍白,准时来到了课堂,像往常一样为学生们讲授力学课程。学生们关心老师的身体状况便纷纷询问,老师只是解释家里出了点事情,如果因为状态影响了上课质量,请同学们包涵。其实,这位老师就在当天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孩子。故事触动了在场师生的心灵,大家用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这个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上台发言:“年轻老师”陈瀚教授和“当时的学生”何卓烈教授。
两位教授都是西迁历史的见证人,他们激动又深情地讲述了西迁时代的人和事,回忆了交通大学初来西安,艰苦卓绝震撼点滴。他们表示,看过了数字电影《大树西迁》之后夜不能寐,触发了自己很多回忆与感受。电影中的一个家庭故事折射出老一代知识分子对祖国对事业的深情热爱和崇高信仰,“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理念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电影有力地弘扬了西迁精神,并将鞭策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无怨无悔、负责担当,为祖国、民族的事业奉献终生。
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宏波深刻解读了电影的精神内涵。《大树西迁》是对交大西迁历史的总结,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这一标志性事件的高度评价。交大西迁,伴随着156项国家重点工程,这是中国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本部作品不仅从艺术上弘扬了这一历史意义,其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同时,创作人员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成为宝贵财富,激励感动着欣赏艺术的人们。公管学院教授张思锋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他感谢艺术家的孜孜以求、感谢西迁人的崇高精神、感谢校方及社会各界对此类文化产品的支持,因为他们,才使西迁精神凝结为作品,在更大的人群中发挥影响力。
2012级新生、艺术特长生赵承昊,研究生新生叶树波代表学生发表感想。他们被西迁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被西迁精神的代代传承所感动,他们代表新时代学生表态,将会继续秉承西迁精神,在新时代里赋予它新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展现青年一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
宫辉副书记做总结发言,他指出,电影版的《大树西迁》有其特殊的意义,艺术家的工作使交大的西迁精神得以凝练升华,打破了人们对于西迁精神固有的局限性理解,并将有利于文化产品在更大范围里传播。欣赏中,要在细节处见真情,于细微处见功力,在细节处感受艺术家对西迁历史的理解、诠释与弘扬。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与讨论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