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兴学强国、严谨治学、崇德重教”的优秀教学文化。进入新时代,学校在传承发扬优秀教学文化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到模式、内涵进行了系统改革,在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征程中不断努力。
“起点高”居于西安交大人才培养特色的首位,这既是交大始终坚守兴学强国崇高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一流人才的办学要求,也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既有创新又有挑战一流课程的深刻内涵,更是坚持擢拔英才育人目标,选拔培养一流学生的明确追求。
高起点办学,迈向世界一流本科教育
被誉为东方MIT的交大课堂
西安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兴办之初,盛宣怀便标新立异,勇于破除传统书院的旧体制,认真研究西方的学制、学案,向西方一流大学看齐。唐文治治校时期,学校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购进成套教科书,用以教学和研究,使本校教学与世界著名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1995年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结果为优秀
办学的“起点高”,体现在学校坚持博采众长,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高水平的办学实践上。学校创办伊始,长期聘用海外名校教师授课,同时选派大量本土人才赴英美名校、名企深造,再招募回国任教。唐文治校长在创办铁路土木科的过程中专门请詹天佑推荐教师,聘请美国康乃尔大学铁路科博士胡栋朝出任教务长。西迁以来,西安交大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一直引领全国,在历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充分肯定。201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西安交大是一个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地方。”
进入新时代,学校提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探索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建成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入选一流大学建设A类。2019年,学校出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谋篇布局,传承创新,围绕“教什么、谁能教、怎么教”以及“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等人才培养核心问题和质量要素,系统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 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保存、创造和传播知识,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作出重要贡献。
高标准建课,打牢人才培养质量基础
1955年陈大燮、张鸿、宗慎元、程迺晋等在研究教学工作
钟兆琳指导青年教师
交大的课程,首要坚持选聘德才兼备、精勤育人的一流教师。南洋公学成立之初,首先创办师范院,培育师资,陶养办学人才。彭康校长有一句名言:“在学校中,恐怕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有这两条就可以很好完成国家给我们的任务。”学校培养师资历来有优良传统,注重传帮带,物理学名家周仁教授就先后指导过赵富鑫、许国保、熊启藩、蒋大宗等多位后起学者,带领他们逐个去做物理实验,掌握教学方法。在授课资格“要求严”也是出了名的,当年规定,一名助教必须经过教学小组试讲、教研室试讲、部分章节试讲3个环节,反复磨砺、得到认可后才能获得讲课资格。而当老教师授课时,青年教师必须随堂听讲。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促成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保证了高水平教学质量。
1978年入学新生恢复高考后的物理师资班
课程的高标准也表现为对学习的要求极高。学校在南洋大学时期即已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并选修第二外语,教师用英语讲课,学生做习题、考试也用英文。新中国建立后,学校始终重视打牢学生基础,教学过程要求“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不能少,毕业后学不到的内容不能少,数学物理内容不能少”,要求学生每读完一门功课,都能把来龙去脉全部讲出来。学校还不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要求各课程和专业普遍成立教研组,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入选78门全国第3
今天的交大,继承老交大高标准的课程要求。狠抓师资,构建“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体系,总结形成的《创建“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体系,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引领西部教师发展》成果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类唯一获奖成果。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线上线下融通”“课内课外融通”“校内校外融通”三融通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立体多维的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78门,总数排名全国第三。疫情期间,探索形成“一二三四”线上线下教学新模式,实现3200门课程的线上+线下直播、录播,学习访问量逾7200万人次,并在国际平台上线12门高质量线上课程,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了“交大力量”。
高门槛选拔,紧盯一流人才培养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创办30周年纪念大会
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教师,也要有一流的学生。交通大学兴办工科之初,各科每年报考者千人以上,而录取在10人左右,遂有“百里挑一”之誉。坚持“门槛高”,实施严格选拔、悉心培养,使学校集中了堪称菁华的优秀生源,在校生程度整齐,平均水平高,能够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接受现代科学技术训练,保证了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生源问题上,学校向来坚持宁缺毋滥,同时肯下苦功去披沙拣金,1910年在广东(包括香港)原定招收中院生40人,报名者虽众,经过严格考试仅录取凌鸿勋等6人。新中国成立学校规模扩大后招生同样坚持门槛高,确保高起点,1956年迁校首次招生,陈大燮教务长亲自做工作邀请众多著名中学来校,组织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来校参观,大力宣传学校优良传统和迁校后的宏伟蓝图,结果此年各专业招生成绩普遍高于上年,创造了意想不到的奇迹。“交大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成为当年的一句名言。随着1956年招生的学生全部在西安报到,“起点高”的优良传统从此深深扎根在古都西安。
左图: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右图: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布会
学生就业五个引领计划
在创建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西安交大始终将提高生源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提出生源质量提升工程,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开发生源质量跟踪与动态评价系统,实现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全过程成长发展轨迹跟踪与评价,实施学业精准帮扶和定制化培养。学校主动适应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自2017年起实行大类招生改革,构建“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特殊拔尖人才,形成以少年班为代表的“初试复试两阶段、综合素质四模块”的科学人才选拔方式。学校服务国家人才战略需求,面向“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等,提出10个新工科专业建设方向,创办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制定实施学术创新“领军学者”等学生就业“五个引领计划”。一流的生源和高质量的培养,使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稳步提升,2020年本科生继续深造的比例达到70%,全国领先;2018年学生竞赛获奖全国第二,就业率全国第一;2019《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中有9位西安交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