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源于1928年国立北平大学商学院。历经抗战迁陕、院系调整、院校合并等92年的风雨历程,学院始终秉持“经邦济世、融通兴国”的发展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经济管理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院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紧紧抓住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和“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改革创新,努力追求实现一流经济学科的梦想。
强化思想建设,重塑“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经金学院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学院思想文化建设,提出“学科方向要精准、队伍建设要过硬、文化建设要跟上”的发展战略,重塑师资队伍与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精气神”,形成“人人谋事、人人干事”的优良院风。
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学院紧紧抓住以“爱国、奉献、奋斗”为核心的西迁精神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港”建设中对师生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好创新港提供的优越物理空间及历史性机遇,从组队伍、建平台、争项目、求合作、筹经费等五个工作重点任务出发,以“四类学科体系、三大研究平台、两个学科突破、一个终极目标”为内涵式发展路径,不断丰富经济学科群内涵,为打造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努力奋斗。
目前,学院在创新港已建成了:同花顺金融科技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与智享财经数据科学研究院、“一带一路”国际产品标准研究院、聚石“一带一路”新经济研究院4个有特色的研究平台。
同花顺金融科技研究院面向金融风险防范、区块链金融应用等重大国家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将逐步成长为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高地”、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新范本”。
新结构经济学与智享财经数据科学研究院聚焦数据科学与经济金融教学科研的交叉融合,推进“新结构经济学”、“新金融”、“新产业”智能仿真实验室的开发、建设与应用,将为我国自主研究基于大数据资源开展经济学与数据科学的融合,经济学理论创新和财经政策模拟仿真研究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一带一路”国际产品标准研究院以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标准情报对话交流平台为抓手,以建立标准制定、决策咨询为目的,推动数字经济科技成果和产品推广中的共享性和通用性研究。
聚石“一带一路”新经济研究院将探索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科技手段,实现“一带一路”多国联动机制下的宝玉石产业的国际贸易,物流运输、跨境金融以及项目管理等领域的持续性流程优化、降本增效、协同发展。
经金研究院与浙江核新同花顺公司、西安大东数据公司共建研究基地正式签约
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在历时一个月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活动中,经济金融研究院4个研究平台接待近万人次的参观访问,签约460多万元。经济金融研究院获学校“产教融合优秀奖”表彰。
另外,学院在强化思想建设过程中,积极营造昂扬向上的学院思想文化氛围。学院通过实施《名师肖像》工程和院徽征集工作,极大地增强了教师荣誉感和凝聚力。落实《经金学院党委推进“思想交大”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高地,形成交大思考、发出交大声音、服务社会发展。
面向国家需求,做好智库建设
学院以经济学科为基础,紧紧围绕国家重大经济社会需求和国际经济学前沿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做好面向重大现实问题做好经济学科布局。通过科研与教学相长,激发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尤其在产业经济、区域经济、金融学方面积极引领学术潮流,培育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本土化”学术思想。
学院的冯根福、冯宗宪和袁晓玲等教授先后在中央媒体发表文章研讨区域协调发展、“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疫情对经济影响等主题;全国政协委员李香菊教授积极参政议政,探索提升财税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治理效能,为发展新经济出谋划策;李聪教授研究《奋力冲刺易地扶贫搬迁“最后一公里”》;学院青年教师李双燕副教授和赵宁博士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文章《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认为: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同时,要重视安全问题,要通过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增强开放监管能力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塑造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抓大重小,求实创新
学院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引导,明确学院发展中的重大主抓事项,尤其是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研水平、国际化办学、大平台大项目等重大工作。工作中,学院强调要时刻关注:
1、强化学术精神与思想提升。以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协同,强化教师及学生的学术探索精神和毅力,激发探索经济前沿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学院基层党组织与学术组织的多样化活动,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奉献感等思想意识,传承交大人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的社会意识和经济思想。
2、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提升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国际接轨程度,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入前沿先进经济学思想。同时,结合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新发现、新思想,并致力于传播先进思想,建立学院的学术思想高地。此外,进一步办好学术期刊,通过期刊平台吸收融合国内外学术研究思想和发现,提升向社会各界传播思想的能力。
3、引领学术潮流及思想。鼓励学院科研队伍的探索、创新精神,激励师生建立在经济学研究中 “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胸怀,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推动学术发展、鼓励全新未知领域的经济学研究,从而形成具有冲击力、轰动力、颠覆性的研究成果,不断引领经济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学院在抓大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小事:要求各岗位教职员工关注细节,践行点滴事宜,以小放大,以大清小,努力促进学院科研、教学、国际化等工作管理及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在一系列体制改革及机制优化下,学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019年学院获批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2016年以来,学院师生在SSCI源期刊发表论文超过百余篇;经金学院师生以第一作者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教育部认定A类中文期刊发表论文24篇;CSSCI源期刊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00余篇。
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首次进入前5%(2019年“上海软科”排名);2017年以来,经金学院教师多人多次受到教育部、陕西省和学校的表彰奖励。
学院建成了“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经济研究中心”、“欧亚经济(论坛)与全球发展研究院”、“陕西省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智库。
海纳俊杰,立德树人育英才
围绕“一流”学科核心目标,学院倡导沿着“新金融、新产业、新贸易”开辟学术研究领域。破旧立新,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宣传学院吸引人才的政策。学院用创收资金为引进人才配套,立木为信,取得了“引人、留人、育人”的良好效果。学院先后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外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校引进各类人才20余人,极大优化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再次释放出“以人为本”的学科发展新气象、新潜力、新动能。
经金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通过国内外交流和联合培养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先进思想和知识价值创造力。学院成功推出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等国际高校的合作3+2培养项目、中国建设银行共建“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办学项目。
学院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融入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注重从思想层面对学生独立人格、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和培养,激发学生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细致的操作思维、韵致的人文情怀、精致的科学推理、极致的超越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院研究生自发成立学术社团——博文经济学社,对学者名人深度专访,在“博文有约”栏目广泛推送,极大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理论格局和研究兴趣。
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原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
《博文有约》第一辑出版 许宪春教授与博文学社学子亲切交谈
2019年学院博士生王磊获得“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2018年,魏玮教授指导的“聚石云库共享平台”项目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全国大赛银奖;徐远华博士荣获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8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金本科生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2018年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2018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2项;2019年“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未来的日子,经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决贯彻学校的重大部署及决策,把握好新机遇、改革好新举措、培育好新队伍、建设好新平台,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世界一流”经济学科的终极目标。
新时代,交大经济学怀揣初心,继续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