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双甲子校庆】中国青年报头版:

西安交大打造培养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4-07 08:54 浏览量:

与光触媒材料的“较劲”之旅,严孝清从大一就开始了。那是5年前,看到学校开展创新训练项目的通知,腼腆的他鼓起勇气报名,从此走上了“通过光触媒材料降解有机废水”的科研之路。

从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到担当组长指导本科生,从参与基金项目、拿到创业大赛一等奖到自主创立科技公司……如今的严孝清,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他说,从西安交通大学“重实践”的培养氛围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还有自信和成长。

在西安交大,像严孝清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刚刚过去的2015年,西安交大学子斩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两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4件作品获6项大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11项……每年,西安交大投身创新训练的本科生超过3000人次,占新生总数的3/4,大批学生从中崭露头角,各类竞赛获奖多达67项。

工程教育,必须工读并用

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这是西安交大的校徽——“百年交大,工科为优”,图案所表示的正是“工程教育,必须工读并用”。西安交大副校长郑庆华告诉记者,在西安交大,机械、电气等拥有百年历史的学科,其本质就是要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难题,这就需要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流的实践动手能力。

事实上,“重实践”不仅是西安交大建校120周年最鲜明的办学特色,更是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深烙印在底蕴深厚的大学文化中。

走进西安交大,不少交大人对“重实践”的校史如数家珍。及至今日,西安交大的“重实践”在全国高校中仍是遥遥领先:1982年,率先实行“社会实践”,此举后来由共青团中央推广至全国;1995年,首倡教学实验中心,改传统的“以课程、专业设置实验室”,为搭建“基于学科群组,及跨学科组建的专业基础实验大平台”;2001年,首提“课外8学分”;2007年,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工程坊”,为学生搭建实现“小创造、大发明”的“梦工厂”……

“在交大人看来,‘重实践’既要有扎实基础,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创新思维,勇于探索。”这样的人才培养观“牵引”下,西安交大逐步建立起综合实验、实践的“三级平台体系”:第一层次,校内专业平台注重基础,夯实基本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第二层次,学科交叉平台强调创新,提升专业技能,锻炼科研能力;第三层次,校外实践基地偏重应用,训练综合技能,激发创新能力。“这三级平台各有侧重,覆盖全体学生,是育人质量的坚实保障。”西安交大教务处处长徐忠锋表示。

小制作,大发明

木偶“唱”秦腔、通过噪声来发电、实现宠物猫全自动照料的智能系统、三旋转翼航拍直升机……1.3万平方米的西安交大工程坊内,处处生发着学子的创意火花。

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内实习工厂”和日本金泽工业大学“梦考房”的成功经验,西安交大融合现代的“工程”与古典的“坊”,为学生提供了这个“小制作、大发明”的实践创新平台。

在这里,学生既可以玩转机器人和智能车,也可以潜心软件和设计,还能秀一把木艺和绣工。自创立之初,工程坊就突破了传统意义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模式,以问题导向、兴趣驱动吸引学生成为自主实践的真正主体。

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大三学生赵一的第一个作品是智能化自动仓储系统。刚入学时,她就加入了工程坊慧鱼创意活动室。“尝试用那些不起眼的‘积木片’实现心中的设计,感觉非常酷。”她说。在工程坊,像慧鱼创意活动室这样的学生自主科技社团有17个。机械设计与加工、电子设计与加工、艺术设计与雕塑3个功能区依次区分,每个区域配置的硬件设备都代表着行业先进水平。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工程坊更像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超市”——没有内容限制,设备、材料和技术指导等都由工程坊全程提供。只需要发挥想象、然后动手操作、动脑实现,或是自行组建团队,邀请指导教师,自主管理项目。“老师是我们的技术顾问,而非创意总监。”赵一说。

经过9年探索,这个开放的、学科交叉的公共平台已吸引近9000人次展开自主实践,实现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制作和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在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工程坊开创的全新实践育人模式荣获全国一等奖。

八大平台“几何级”提升实战能力

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学生徐佳宇最近正在疯狂地“鼓捣”打地鼠机。普通的机器一般用弹簧制作,徐佳宇则打算通过气缸,用流体传动来达到更好的游戏体验。这是他参加CDIO所选择的实践项目,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作,全部由他和团队自主完成。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这一模式贯穿产品研发到运行的整个周期,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2010年,CDIO在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全面推开。如今已成为该院千余名本科生的必修课。“以前学生做项目,从选题开始就需要手把手、一步步教。现在,完全是目标驱动,教师只需要引导和把关,中间的过程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副院长段玉岗介绍,实施CDIO以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更强,动手能力也更加突出。

从去年开始,CDIO教育又多了一个新平台:机电一体创新实践平台。2015年,西安交大优化利用校内空间和仪器设备资源,投入3800万元,启动建设机电一体、智能电气、能源化工、生命医学等8大学科交叉级创新实践平台,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专业创新实践。

这8个平台,每个都有两三个特色项目。平台设立首席工程师,配备导师队伍,定期发布研究课题,开展行业企业动态讲座,吸引学生参与创新研究。

以“机电一体”平台为例,该平台设计了机器人、汽车方程式、涡喷发动机3大主体项目。“这3个项目,涉及机电相关专业的几乎全部基础知识,着重产品的整个设计、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挑战性。”段玉岗说,平台的项目设计由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11名教授、首席工程师、实验员组成指导小组。

“目前的人才分两类:一类是‘单点突破型’,在某点的专业上能深入到别人达不到的领域;另一类是‘航空母舰型’,具备广阔的张力和广度。”郑庆华认为,这两种人才都重要,但后一种更为我国所“急缺”。

郑庆华以“机电一体化”智能车平台为例说,现实中,汽车已远远超越了一个专业所能解决的问题,我国大学专业划分细致,使学生在“点”上具备较强能力,却缺乏“面”上的集成性,系统性。

“设计这8个平台,就是想创造‘集大成、得智慧’的氛围”。智能车平台,联动了至少5个学院学生参与。“他们在这里既能获得跨专业的系统分析、设计能力,又能锻炼系统的集成、开发能力,获得我们经常所说的‘工程领导力’。”郑庆华说。

这样的平台对创新、动手及团队作战能力的提升堪称是“几何级”的。仅近3年来,该校机械学院学子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已达77项。

着力打造培养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行养成,‘四位一体’是西安交大人才培养质量观的重新定位。”郑庆华表示,百年交大正在着力打造一个培养和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首先,是创新创业课程被明确纳入通识教育。学生不仅可以选修40余门校内课程,还能从在线学堂了解更为丰富、实用的创新创业知识。

同时,创新实践列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环节。实验课程被设计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3个层次,逐级培养提升,其中综合设计性课程占到实验课程八成以上。

再加上毕业论文设计、课程项目设计、综合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已贯穿交大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名入校新生,会从踏入校门的一刻起进入这一生态系统:一年级,除提供学科导论,邀请学者、领军人才讲解引导,还要强化英语、计算机、数学建模这3个方面的实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植于深厚的学科基础”;二年级则主要培养专业认知,对所学专业建立全面系统的认识;三年级开始培养专业能力,大量专业课、创业核心课及专业实习有序展开;四年级,3种出口规划学生教育——继续攻读研究生、准备就业,及自主创业。

这样的人才培养“主线”下,西安交大所有实验室、基地向全体学生开放;创新大赛和课外8学分,与学生兴趣无缝对接;20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第二课堂,使学生课外尽情发挥。

校内紧锣密鼓“试水”改革,校外也积极争取资源:与陕西12市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大批企业的合作覆盖每个学科、专业;“众创空间”等载体的建设,也为学生创业项目搭建起研发指导、风险投资、市场引入等全程化的支持平台。

“只要你想,就有平台支持你做。”一起冲刺过“挑战杯”的徐佳宇和赵一异口同声地对记者说。

文章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6-04/07/nw.D110000zgqnb_20160407_2-01.htm

文字:记者 黄博 孙海华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