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校史故事365】237 姚熹:中国铁电陶瓷领域的奠基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1-30 20:49 浏览量:

“在大学里,我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且通过大学阶段的社会工作,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包括业务上和学术上的。”这是姚熹院士在他古稀之年时对大学生活的回忆。

姚熹,国际知名材料学家,中国铁电陶瓷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院士195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后随校西迁。来西安后,他带领百余名师生,用短短八九个月的时间,在边筹建边生产的西安高压电瓷厂,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33万伏高压变压器电瓷套管。这段科研经历被他自称为“学术的奠基阶段”。 1959年,他作为助教,开设一门新课“特种电瓷”,由此选定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十年“文革”中,他被下放到工厂和农村,却从不虚度生命的一分一秒,不但业务上的学习丝毫没有懈怠,对人生和社会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之人。当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知识界迎来春日暖阳之际,姚院士也通过努力,成为首批留学生,赴美进修。

他用一年又十个月的时间取得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固态科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获此专业学位用时最短的一位学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成功解决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长期关注却一直未能解决的一个有关铁电陶瓷领域的难题。他也因此广受关注,被称赞为“最富有创造性的、极其勤奋的学者”。此后,姚院士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继续留美从事研究工作,并在电子材料领域连获佳绩。

1983年,载誉而归的姚院士开启了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呕心奋战的新征程。他在功能陶瓷研究领域中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取得开拓性的成就;他在透明电光陶瓷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了微畴与宏畴转变理论,为形成新的电子陶瓷材料及器件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推动了电子陶瓷研究生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作为这一领域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使中国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国际影响;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关于研究材料的纳米结构问题,提倡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的研制,为开拓和推动我国纳米材料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姚院士也深爱着他的教学事业。他常对学生说,要做好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反复实践;必须有探索精神,要投入;必须踏实肯干,求真务实,不怕艰苦;必须严格,在可能的条件下把事情做到最好;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辩证法)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谆谆教导,也许也是姚院士在科学探索之路上的一贯遵循,道出科研之真谛——“求知路上没有捷径”。

文字:校史中心 史瑞琼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