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西安交大人才培养系列报道: 多措并举 着力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1-11-25 19:10 浏览量:

近期,西安交大本科生频频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引起关注。理学院09级材料物理系本科生陶伟哲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上在线发表了他的研究论文“Controlled synthesis of uniform ultrafine CuO nanowires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航天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肖航的论文“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urled Dry Leaves”也被国际著名学术刊物《Soft Matter》接收,将于近期发表。

西安交大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显示其科研能力,这在西安交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注重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2003年“2+4+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一步得到重视,这一模式彻底打通大学本科后2年和研究生前2年在人才培养方面“脱节”的壁垒。学校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依托导师让三年级本科生即可进入学科实验室,参与一定科研活动、感受科研氛围、得到科研技能基本训练。

电信学院注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实施的“信息新蕾”因材施教计划,已见成效。“信息新蕾”计划是选拔大二及以上学习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前10%优秀本科生,进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其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电信硕71班朱嘉鸿如今已进入全球计算机专业排名前20名的美国普渡大学深造。2009年6月,她入选首批“信息新蕾”计划,进入“僵尸网络团队的理论研究小组”工作,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基于蜜网的协同防御系统。作为本科生,从对蜜网一无所知到最终在IEEE国际会议上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在“信息新蕾”中朱嘉鸿迅速成长,“其中的科研经历和发表的论文在我申请国外学校的时候无疑增加了相当大的竞争力”,她说。

西安交大“学术特区”——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采取“跨学科研究及国际水准科研”的理念和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倡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工作,挑选本科三四年级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一二年级本科生中有强烈兴趣者通过选拔也可参与科研活动,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直接送到国外交流,接受高水平的科研训练。前沿院选拔的优秀本科生,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有针对本科生的研究课题、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合格者可以继续在前沿院做科研训练,并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进入前沿院研究生阶段学习。

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淳民告诉记者,理学院从大一开始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理学院特别为基础学科拔尖实验班的每位同学配备“双导师”,导师每周与学生沟通一次,每月与学生约见一次,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科研实践,每个教师指导3-4名学生,目前已有100多教师担任实验班导师。

材料物理系是一个重视探索与创新的专业,在本科期间培养学生该方面的能力则是系里老师的共识。材料物理系二年级学生即进入实验室,每位学生通过参加课题组学术讨论与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学习交流,并可根据兴趣自选研究方向和科研动手实践能力训练课题。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科技资源与研究优势,培养本科生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即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又能为其今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奠定扎实基础。陶伟哲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进行的。

陶伟哲的论文指导老师汪飞介绍说,系里通过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说,本科是学生集中学习的时期但也是形成思维定式的时期,尽管知识储备可能不足,但是尽早进入实验却十分必要。边实验边学习不仅可以使学到的知识更为扎实,也可以让学生有平台实践自己的灵感和创造,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愿望十分有用。

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更加注重。项目研发课程被列入其中,“基于项目学习”是一种工程教育的教学方法,各专业根据行业特点,不拘一格,开设诸如项目研发、安全运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工程实际项目课程,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全过程。方案还对科研训练做了更明确的要求,各学院根据情况,利用学校工程坊、各教学实验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校资源,以及教师科研团队,制定各具特色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西安交大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基金,以资助本科生创作优秀科技作品,参与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学术竞赛。2011年学校投入经费36.78万元,共支持103个校级项目,450名本科生参与其中,指导教师108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四年以来,资助了全校17个学院部的53个专业的265个项目,总共支持总金额446.58万元,其中国拨经费220万元,学校配套226.58万元,配套比例大于1:1。学生项目中获得奖项的有35项;论文发表的有35篇,其中SCI7篇,EI2篇,核心期刊发表15篇;申请专利的有17项。

陶伟哲告诉记者,尽管失败过很多次,但是探索的过程却弥足珍贵。据陶玮哲介绍,在实验中,课本上的知识不够用,要继续实验就需要主动查找、学习新知识,这样的经历可以明显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学习,学到的知识也更为实际有用,最为有益的收获是在不断改进中得到的灵感。每次失败后会和老师一起总结原因,需要想出下一步的改进方法。每一次改进可以引出许多新的想法,思路与眼界随之变得开阔。“这是一个最为有趣也最激发我们创造力的过程,”陶玮哲说道。



文字:通讯社 陈晨 贾胜娟 杨阳 顾亚文
编辑:吉康敏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