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校史故事365】236 对西安交大老图书馆前雕塑的回忆(二)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1-29 10:14 浏览量:

老图书馆前的这组雕塑体现着西安交大当时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征。东侧塑像基座上男生的身旁是一台电动机,西侧塑像基座上的女生身旁伴有一个大齿轮,加上男生手中的那枚火箭,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西安交通大学“以机电为主,向尖端进军”的专业布局和特征。这组雕塑用艺术形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奋发学习,向科学进军”的主题,体现了交大学子的校风学风、学校领导坚持的正确办学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受经济“大跃进”的影响,高等教育战线也出现了动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随着贯彻中央1960年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1961年)、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广州会议)上的讲话,高教战线的形势得以好转。以彭康校长为首的校领导抓住机遇,从1961年起在西安交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教学秩序的有力措施,大力提倡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红与专、个人与集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彭校长还及时提出青年学生要努力做到“三活跃”——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由于突破了笼罩在人们思想上的禁区,使学校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彭校长语)。广大学生认真读书、刻苦钻研蔚然成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得以发扬。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思想氛围和学习氛围,才能产生图书馆前以“奋发学习,向科学进军”为主题的雕塑。这组塑像正是当时校园氛围的一种形象生动的描述。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真理和谬误颠倒,这两座雕塑的思想主题与“四人帮”的“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谬论形成了对立的写照,险些遭到破坏,但最终能够得以保存,实为罕见,也是西安交大有识之士的历史性贡献。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经历过历史长河检验的理论、人或事,才能永垂史册。母校图书馆前的这一对青年学子塑像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阅尽人间春色,至今仍然屹立着,用他们特有的、无声的肢体语言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交大学子的心灵。毕业于西安交大的每一位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得他们的形象。他们的贡献无法度量,他们是西安交大的无价之宝!

注:作者系1968届电机工程专业校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大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文字:任庆昌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