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陕西日报】

成才之路不是“独木桥”

——西安交大少年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调查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15-12-30 14:15 浏览量:

    编者按  12月30日,《陕西日报》10版“关中直击”整版刊发西安交大少年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调查报道以及多位少年班毕业生的专访,并配发记者手记——少年强,则国强,现转载如下:

 

成才之路不是“独木桥”

—西安交大少年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调查

    1978年,当改革的春天来临之际,科学的春风吹遍了科教领域,在国家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迫切期望中,中国少年班应运而生。最多时全国曾有10多所大学开办少年班,时至今日,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两所依然在坚持,并且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有特色、有成效的选拔和培育模式,更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30年来,西安交大少年班共招收1564名学生,在已经毕业的804人中,有八成毕业生获得了硕博学位。20余人已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众多少年班校友30岁左右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994届学子陈曦获2007年度美国总统科学奖,1995届学子郑海涛34岁即被誉为全球前35位科技创新前沿的世界女性,1985级学子傅春刚被盛赞为“22岁的电机专家”…… 
     另辟蹊径,助早慧少年“突围” 
    从2004年开始,西安交大少年班实施了“一考免三考”,即进入西安交大少年班的考生,可以免去中考、高考甚至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给“早慧少年”营造了一个免于“疲于应试”的快乐成长、成才的环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每年吸引全国上百所初中的逾2000名学生竞争约130个名额。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在向着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进的过程中,我们对人才的渴求进入了高峰期,为此,任何形式的探索都是有价值的。中国的大地上不能只有一种教育模式,这既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也淹没了教育因材施教的本质。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让个性在群体的步伐中得到张扬,而又不失对群体推动和牵引,这是我们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早慧少年往往对科学充满了向往和兴趣,我们根据他们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点,为他们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他们对科学的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一步步把他们引导到大学的学习阶段来,这一切都遵循着早慧少年人才培养的规律,也遵循着他们心路历程的成长规律。”该校副校长郑庆华认为。 
    如何才能选拔出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西安交大做了大量探索。据介绍,在2015年少年班招生考试的“现学现考”环节,就是要求教授录制35分钟讲课视频,内容为本科甚至研究生课程内容,用以测试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该校招生办主任訾艳阳说:“成绩显示,500多个孩子里有70个完全听懂了。”另外一个是对独立创作环节的优化,訾艳阳举例说:“比如以前我们考过让孩子们用胶水、A4纸等简单工具做牵引装置,衡量标准是结不结实,这种测试由于工具简单有可能被培训,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工业设计’的方式。”2015年的考题就是完善一台灭火机器人的设计,要求用笔作答写出如何设计机器人的行走路线,装置摄像头的位置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测试孩子们的多种能力。而在团队合作环节,引入了辩论的方式,来考察孩子们的知识储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蒋一教授表示:“少年班的开办是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有益于我们探索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很好地探索和实践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和人才的选拔问题,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材施教,给个性少年“松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浩教授认为,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是因材施教,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因材施教这种办学理念,我国的教育质量就可以获得一次飞跃。他说:“少年班的创办和不懈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使一批智力超常的少年非常及时地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培养,更在于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探索。” 
    据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安交大少年班确立了四位一体的教育质量观。“一个原则”是要让孩子们首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先成人再成才。“两个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夯实学生长远发展的学科基础。“三个协调”是身体与心理协调、知识与能力协调、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四个要素”则贯穿了少年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个抓手点: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是他们未来赖以成才具备科学素养的核心基础;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即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技巧;需要有创新的思维,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和毅力;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事业心和担当精神。 
    “我们在少年班依然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但这些课程的难度,已经达到了本科甚至硕士的水平。”少年班在读学生廉雨辰聊起他们日常学习,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她说,“学校组织了多次野外观测,我们观看星星,我们采集标本,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除去了繁重的课程压力,从中国古典诗词到英美音乐,世界之大、生活之精彩给了我从未有过的震撼,我学会了写诗,学会了拆装自行车。”
    郑庆华介绍说:“概括讲,西安交大少年班培养形成了六大特色。一是崇德尚实,品行养成。学生当以品行为主,这是早在南洋公学的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的。二是夯实基础,阶梯推进。三是兴趣驱动,探究学习。我们在少年班当中开设了很多研究型课程,采取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用结合。四是扩展训练,充实能量。通过工程训练、社团活动、沙龙活动、各种俱乐部、科技兴趣小组等等多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五是国际交流,拓展视野。少年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国际交流的机会,吸纳国际名校的办学理念,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组织的会议,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世界眼光和交流能力。六是接触大师,激发兴趣。我们经常会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杰青以及一批企业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作学术报告,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和接触,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的兴趣和思想、方法。” 
     投石问路,为“世纪之问”求索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提出这个“世纪之问”的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西安交大从创办少年班那天开始,实际上就在尝 试着回答钱学森后来提出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在‘世纪之问’备受关注之前,我们就一直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子。”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说。 
    “1983年西安交通大学创办教改实验班,1985年创建少年班,2007年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和宗濂医学实验班,2009年加入国家基础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创办数学和物理实验班,在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凝练了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创新的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说,“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按照破格选拔、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少年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选拔具有特长的优秀苗子,实行预科+基础通试+宽口径的教育模式,促进了超常培养和自主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才。希望西安交大进一步深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超常少年成长成才的规律,探索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道路,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紫贵也高度评价了西交大少年班的不懈探索,他说:“30年来,交大少年班改革固有体制,创新教育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方式,解决了从中学超常少年培养到大学系统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问题,建立了贯通预科、本科、研究生,强理科基础、宽工科平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了适合国情且具有交大鲜明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体系,闯出了一条从选拔到培养、从教学到心理、从成长到成才的行之有效的少年班之路,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西安交大的荣耀,也是陕西乃至全国教育的骄傲。” 
    “30年前的尝试,成就了今日的少年班。在30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年班教育体系,开创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新模式,学校始终坚持的是一所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持之以恒的探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表示,“今天,西安交大少年班已到而立之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学校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努力开创我国早慧少年创新教育的美好未来。”

少年班,我一生的印记

——访多位西安交大少年班毕业生

    “回忆自工作以来的经历,少年班一直是我的标志和荣誉,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同时也督促着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付春钢,1985级少年班学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济南钢铁总厂劳模、青年知识分子标兵。被《人民日报》誉为“22岁的电机专家”。 
    “假如现在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工作上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也就两条,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学习能力强。‘工作热情高’是天性使然,但学习能力强,完全得益于在大学期间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两年少年班预科期间锻炼出的严密的思维习惯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付春钢说,“记得当时我们少年班的同学在教学楼熄灯后,都还要在走廊里苦读到12点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休息,如今都成为我们心中最难忘和美好的记忆。《数学分析》课程培养了我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通化学》课程使我从理论上掌握了很多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原理,这些都给我干好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单位都知道我是西安交大少年班的,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什么事情交给我做也放心,领导介绍我时也会顺便提到‘这是小付,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每次听到这些话都更增添了我的信心和动力,我深知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西安交大少年班的肯定。” 
    1989级少年班校友陈曦,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导。曾获全美科学和工程领域最杰出研究以及教育年轻人才的“2007年度总统奖”。他说:“少年班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独立性,我13岁离开家到交大少年班上大学,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以及跟其他人合作的习惯。我认为少年班的年龄优势是它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目前西安交大的少年班是从初中选拔,但我认为年龄优势应该再进一步提升,这对孩子们日后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竞争力的提高有帮助,建议进一步降低现在少年班的招生年龄门槛。” 
    “我非常感激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特殊人才培养计划,它对我个性的塑造会影响我一生,让我受益匪浅。相比而言,以前学那些知识反倒不是最重要的了,从我最早学生物工程,后来搞基因测序都是完全靠早起少年班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的。”1986级少年班校友赵瑞林说,“在中国,竞争和功利意识太重,培养孩子,就要让他们快乐地、积极地去做、去学、去成长,不要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 
    少年班1999级校友郭晨回忆说:“从进入少年班到毕业这么多年来,我无数次被周围人问起‘你觉得上少年班好不好?’现在想来,少年班给予我们最大的收益是年龄优势,使我们有步步抢跑的机会,有提前学习知识、提前感受社会和提前实现自己价值的可能性。那些年对我来说是一份特殊而珍贵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 
    “记得在少年班上线性代数课,开始我作业做得很自以为聪明的简略,老师把作业退回来让我重做。我再交上去,老师又退回来,让我把每个主要步骤都写出来。我写好步骤交上去,老师又退回来,让我简化步骤。开始时受挫感很强,但是如此反复却帮我摸清了概念、理清了思路、优化了思维,在学期结束的时候,除了收获了一个好成绩,我还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事的态度。后来念博士,当遇到一些问题要用到线性代数的时候,我非常感谢我的大学老师对我严格的要求。”少年班1995级校友蒋弈说,“竹子新生的头四年总共只长5cm,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我们在少年班的那几年,就像竹子生长的头几年,母校的沃土让我们扎实的生根。因为根扎得深,才有我们今天蓬勃的生长。” 
    “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西安交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少年班自主命题、独立招生的培养模式,王锡凡院士执著的学术追求和严谨治学、低调为人的精神,构成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当时少年班十分重视基础理论教育,我们的高等数学采用的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材,相继学习了Fortran、Pacal等计算机语言,并开设了《离散数学》等一般本科生不开设的课程,少年班同学大多好胜心强,学习上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0级少年班校友陈皓勇说。 
    少年班1999级校友张子杰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像飞机经过漫长的加速终于一跃而起,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飞机飞起的一瞬间,之前地面的所有加速就突然有了意义。这,就是我的少年班。”

手记:少年强,则国强

    关注少年班,不只是要关注这些从少年班里走出来的拔尖人才,更要关注少年班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毕竟,少年班教育目前只是针对早慧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而这些“天才儿童”仅仅是广大学生群体中的一滴水、一粒沙。我们要透过一滴水的光辉,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要依靠的不仅是一两个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而在这一方面,少年班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是少年班培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理念。根据孩子的兴趣导向和擅长领域进行学科配置,以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授课方式替代传统的照本宣科,以对创造、创新能力的考量,替代传统考试中对“死知识”的考核,不唯分数论英雄,甚至打通从初中到大学、到硕士、甚至博士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在没有中考高考压力的轻松氛围里自由汲取知识。 
    我们必须看到,当下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着太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中国人太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然要注重公平,而用考试来定输赢、定人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我们的选拔太过公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因材施教,所谓大众眼里的公平扼杀了太多天才少年的成长。试问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万千少年郎又岂可以一把尺子一量到底呢?再者,当下基础教育比较紧,高等教育比较松。中学六年拼命学,大学四年拼命玩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为什么?在本应着重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年龄,我们把他们关在了教室,当少年成了青年,应该疯狂学习充实自己的年龄,我们又把他们放了羊。进了大学就松了一口气,这样真的好么? 
    当然,现在就想将少年班的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推广并不现实,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过大,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这是必须认清的现实。但现在做不到,不代表就可以无视存在的问题,不去思考破解的办法。在这里,真心要给西安交大的少年班点赞,在备受争议中,顶住各方压力走过30年不容易,取得今天的成绩更是难得。西安交大几代人为中国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乃至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做出的有益尝试,是一个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样本。

  文章链接:http://esb2.sxdaily.com.cn/sxrb/20151230/html/page_09_content_000.htm

文字:记者 张江舟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