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中三楼是交大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承载了交大人根植于心的西迁情怀。当“年近花甲”的中二、中三楼遇到“互联网+”,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请随记者一起走进“智慧教室”。
外观:焕然一新的硬件设施
“开学前就接到了学校的智慧教室使用通知短信,来了一看真是远远超出期望值,自动控制开关窗帘,隔音教室,智能灯光系统,新空调系统和热水供给系统,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上课也更加专心了!”这是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刘琳第一次来中二楼上课的亲身体验,“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太惊喜了!”

中二、中三楼的硬件设施确实焕然一新,小教室配置了活动桌椅,大教室则装备了固定桌椅;窗帘颜色柔和,可以遥控开合;墙面、吊顶、地板都做了吸音处理,墙壁上的小孔可以吸收声波、减少反射,从而减少教室内的杂音;整个教学楼统一安装了新的电脑、投影仪、幕布、音箱;还有微光量子教学白板,可以保存书写内容。教室前排灯光及其控制系统也更加优化,可根据教学需要分路照明。走廊的几个出入口处,刚安装了可以显示本楼层正在进行的课程及其相关信息,体现了教室硬件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特色:“高大上”的学科定制教室
如果说统一改造的“智慧教室”适应了大部分课程教学的需求,那么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性课程,对教室则有着不同的需求。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和实验是基本分离的,教室没有可供实验的硬件设施,实验室里容纳不了太多学生,”教授大学物理的李宏荣老师说,“这次的智慧教室改造有三间是适应于物理光学、电磁学、力学教学的功能化教室。配备有演示实验台,用于课堂教学实验的展示,同时摄像头将演示过程实时投影在幕布上;配备的自助演示柜,可供学生在课间自行操作;教室后面还有展示橱窗,用于展示物理学发展及前沿的成果、问题,营造自主学习和科学讨论的气氛。这学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氛围也比以前要活跃很多。”机测控41班的刘宇坤告诉记者,“这个课堂,可以把书本知识立体地展示在眼前,体会课本和PPT所不能带给我们的教学触感。”
改造后的化学功能教室和英语课专用教室也给师生们带来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课堂体验。在中三楼建成的2间化学功能实验室里,建有实验操作平台,演示实验隔间,实验展示平台等;英语课专用教室在中二楼建设共3间,配备有活动桌椅、旋转桌椅、微光量子教学白板及可书写玻璃墙等,为开展互动教学、翻转课堂、提高同学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核心:给教室装上“智慧之芯”
传统教室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相融合,“互联网+教育”的创意火花迸发。

课前,智慧教室可以协助教师完成课程进度安排、备课PPT的准备。对于以SPOC(小型定制化在线课程)形式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研讨的同时,智慧教室可配合进行随堂测试、课堂互动和跨校区教学,教学督导专家也可对智慧教室正在进行的教学实况跟踪管理和效果评估。基于智慧教室反映出的课堂相关数据,配合学生评教数据等信息,教务人员可完成对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数据分析和客观评价。
中控系统相当于智慧教室的“大脑”,工作人员可以远程对教室内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设定设备参数,远程重启、关闭和复位,查看和维护课表,实现远程巡课,提供统计功能,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据了解,此次智慧教室改造由教务处、网络中心、网络学院、物业处联合完成。在国内高校尚无借鉴经验,市场也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全部由学校自主设计开发,对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做了有力尝试。未来,智慧教室将逐步推广覆盖,实现全部教室互联互通,集中管控,为“互联网+教育”探索一套互联协同,精细管理,动态智能,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