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阔别母校20余载的人文学院(原社会科学系、外语系)1992届硕士917班同学集体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同学相聚。他们和当年的哲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共党史等专业的老师,以及校友关系发展部、离退休处、人文学的老师一起相谈甚欢。
1992届硕士917班由原社会科学系、外语系共26名学生组成,社会科学系有21人,包括哲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教育和中共党史四个专业,外语系有5人,包括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二十年前,他们在同一个校园生活,在同一栋教学楼上课,二十年后,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有的在国外,更多的在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地,在学校、在银行、在政府部门、在企业各行各业,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从2011年冬天开始,不断有校友提出要再次相聚的意愿,赵文龙、王毅春、周庆华等在西安工作的同学就开始张罗校友聚会的相关事宜,校友们都非常热情,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全国各地赶来,即使不能来的,也或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说明情况,几经周折,终于相聚。
座谈会由硕士917班原党支部书记、现就职于中央党校的罗平汉主持。在座谈会上,校友们依次向老师们汇报毕业后这些年的经历和取得的成就。老师们也表达了对学生的期许与祝福。校友张德让是原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同时也是军人,在2003年裁军时退伍转业,进入央企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多年来他丰富的经历并未使他忘怀二十年前的学习时光,更时时让他想起现已年迈的恩师。校友李茹兰是中共党史专业的研究生,现任教于山东财经大学,她说对母校有说不尽的想念、牵挂和祝福,祝福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各位同学事业顺利。校友李继军在西北大学任教,他说学生是老师的财富,是活的财富,学生在各个高校任教,将老师的优良传统带到各个学校,传承下去经久不衰。
原哲学专业老师马鼎璋已82岁高龄,由于年事已高,听力下降,校友们以及老师们的发言他虽然只能听到只言片语,但他心里非常高兴,“看到同学们事业顺利,老头儿们身体健康很高兴”。“父母的价值在于子女,老师的价值在于学生”,老师们对于学生的希冀不在于学生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而在于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平凡就是伟大,伟大就是平凡”。
此次相聚,他们不仅相聚畅谈,还参观了母校,包括他们曾经住过的宿舍楼和当初的办公楼。校友赵文龙告诉记者,他在母校工作多年,对于学校的变化不敏感,而阔别多年的同学重回母校,看到社科系发展成为了一个学院以及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感慨颇多,非常激动。
曾经他们沐浴着老师的教诲,如今怀着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重回母校,看看母校的变化,看望已经年迈的恩师,再叙同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