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友之声>正文
校友之声

“西迁”故事访谈:马知恩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03-20 10:13 浏览量:

在即将迎来我校建校一百二十周年暨“西迁”六十周年之际,数学与统计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对于“西迁”老教师的系列采访活动。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把青春挥洒在这片黄土地的年轻人,而今都已成为耄耋老人。他们对于学问的执着,对于交大的那份深情,也将藉着这次活动,传承到新一代的交大人身上。

近日,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几位同学对“西迁”老教师代表马知恩教授进行了采访。马知恩教授就当年西迁的情形和自己对于“西迁”精神的理解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马知恩教授首先谈了当时交大“西迁”的情形。1956年交通大学“西迁”,一是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二是备战。很多老教师放弃了上海优越的条件,拖家带口来到西安;也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教师,毅然选择跟着学校到西安来。马老师回忆起当时西安艰苦的条件,“步行到小寨去办事,中途下雨只得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踩着泥泞路回来”,“当时很多老师在上海吃惯了大米,但是来到西安这边只有杂粮”。同时,他也谈到了西安市政府和市民对交大“西迁”的特殊关照:“当时的西安市没有大米吃,面粉的供应也是限量的,但是(对于)交大的教职工全部供应大米和面粉”,“一次到东关的一家商店买东西,店员听说我是交大老师,像接待外宾一样”。交大的“西迁”和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第一批教职工的胸怀大局与无私奉献,也离不开西安市政府和市民的大力支持。

在说起“西迁”精神时,马老师感慨良多。他说“我的理解,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家都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想把交大搞上去”,谈到了这一精神在交大的传承时,他也对每一位交大人提出了自己的期许,“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交大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问题是很多的,但是任何时候都要用这种精神来鼓励自己,来要求自己,爱国爱校,团结一致”。

作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任,马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了“西迁”后自己所在的《大学数学》课题组发展的情况。交大在西安从零起步时,很多教学工作都是当时像他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负责,老教师手把手地带着新教师成长。新教师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边主动向老教师学习,一边通过互相帮助和不断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以适应教学的需求。他向我们讲述了当时数学考试的情形“期末考试一个大班二百一十多名同学,每个同学都要进行单独面试,进行了半个多月,老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讲到这里,马老师也对我们同学提出了要求。他回忆起当时学生踊跃答疑,抓紧分分秒秒学习的情形,对比起当时充满了学术风气的校园,现在的“风气差得很远”。他说“学习应该始终作为中心,你们要努力地学习,刻苦地学习,过程是艰苦的,成功的结果是喜悦的”。各位采访的同学也从和马老师的对话中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谈及“西迁”对于自己人生的影响,马老师始终将“感恩”二字放在第一位。“交大给了我一个平台,艰苦的环境锻炼人,(我)在这个环境下成长地很快,也得到了到南京大学和到国外学习、进修的机会”。作为一名为交大服务了60年的老教授,年届八十岁高龄的他仍然在学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交大、为数学学院的发展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他谈到自己现在的工作时讲到,“现在是有一种交大情怀,也有一种报恩的心理,自己做的这些工作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心情也舒畅”,讲到这里,马老师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同学们与马老师短暂但有深度的对话,在此告一段落。这次采访让同学们真切地领会到了学校“西迁”的历史,也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同前辈的差距。“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应当进入每一位交大人的血液,“努力地学习,刻苦地学习”也应当被我们铭记在心。我们由衷地希望像马知恩老师这样的西迁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也希望“西迁”精神在交大人身上永代传承。

文字: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生处
编辑:刘昱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