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随笔>正文
校园随笔

疫情下的“自省与反思”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1-12-30 09:59 浏览量:

2020年疫情时,在老家居家隔离期间为208坊写过一篇“普通居家隔离者的观察日记”,谈了谈当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时隔一年,在西安经历了“疫情”的“贴身”考验和挑战。故而重新回想、自省和反思,在这场“大考”中,一个普通的科教工作者的感动和反思。

12月23日,还在办公室处理事务,临近下班时收到封闭式管理的通知,匆匆回家至今已有4日。在这段短暂却又“漫长”的居家期,整座城市中的个体、家庭、社区、媒体等多方的互动,既引人感动、锻造信心与共识,也引发了一些个人的思考,或曰自省。将其分享之,以共勉同仁,共克时艰、静候春光。

“疾病”带来社会心理挑战

国内几轮居家/封闭式管理,都会引发同一个社会心理危机从而引发社会行动的危机:信息和物资双重匮乏的恐慌,以及匮乏引发的行动后果。

居家隔离的这段日子,我切身体会到普通民众在面对疫情时,至少两个环节的资源匮乏会引发一定的恐慌情绪,并引发日常生活的失序。一是科学知识的严重缺失;关于疾病基本的来源、传染途径、预防手段的权威信息的缺位(或传播力的不足),是普通民众重度/过度恐慌的部分原因。另外是对生活物资的匮乏的恐慌心理。虽然政府和媒体多次声明,生活物资不存在匮乏现象,但社区间的差异依旧在影响着普通市民的心理及其行动决策。

基层的力量!人民的力量!

如果说2020年,身处于疫情核心区域之外的我,还能站在一个“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上,谈论宏观的“管理”或“效率”问题。那么此次疫情,则是让我看到真实的基层力量。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看到的是在飘雪的西安城,社区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牺牲自我的安危,一遍遍地筛查;我看到一个个志愿者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在一线;看到平时因工作繁忙而开门不识的邻里之间,自发互助......这种“因为是一家人”的真挚情感,是这场疫情中最温暖的存在。

令我感动的是,在疫情面前中国的千千万万普通人,展现出伟大、天然的同理心,和生而为人的同舟共济的优秀品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每一次的困难面前都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坚实的支柱。

关于“我能做什么”

如果说,此次居家给了我思考上面两个相对宏观的时间、空间的话,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做什么?

作为一个科教工作者,我的诸多工作似是“书斋绣花”:精致、抽象,亦或是坚守这一套专业,又相对封闭的话语体系。而此次疫情的爆发后,在举国都行动起来的时刻,我不禁追问自己: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科教工作者,我能做些什么?作为一个被限制了物理行动能力的人,如何通过个人所长,做一些事?做一些也能将上文所提及的真挚的情感传递给他人的事儿?以此,平复居家期逐渐滋生的焦虑,以及面对网络爆炸式信息冲击的茫然。

作为普通人,也许我们无法前往第一线为城市千万同胞贡献最直接的力量。但我们能通过各自力所能及,为抗疫做出贡献。比如:为邻里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配合社区、政府的防疫政策,做好自身防护等等。

术业专攻、教学相长——我们通过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来面对疫情爆发及其所引起的众声喧哗的舆论景观。希望在当下的情境中,我们除了沉浸在喷涌的海量信息中,还能收获一些理性、专业的视角和知识,来支撑我们对新闻事件、社会事件的理解和阐释。以此来抵抗对“匮乏”的恐慌。再具体一些:组织好、安抚好封闭在校的学生们,保持阅读和讨论的联系,让学生们始终感受到“我们在一起”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今天是封闭式管理的第4天,所有人都在期盼着疫情拐点的到来。我相信这不仅牵动着这座城市中每一个亲身经历疫情者的心,也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每想至此,不禁想起去年网络上热议那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也没有哪个时刻像如今这般让我理解它、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我们所有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这件事。也正是因此,没有什么是我们无法战胜的,静待春光普照!

文字:新媒体学院 徐婧
图片:新媒体学院 李明德 薛山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