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西迁,是一部开拓奋进、艰苦拼搏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以梦为马,报效祖国的贡献史。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63年的如歌岁月让西北地区的教育亮起了一颗璀璨明珠,一个甲子的风霜雨雪凝成了一个耀眼的铭词——西迁精神。这是交大的“魂”,引领着莘莘学子茁壮成长,促进着西安交大的蓬勃发展,同样这也是每一位交大新传人必将穷极一生传承并发扬下去的大学精神。
1896年,交通大学以南洋公学之名创建于上海,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历经了一甲子的汗血拼搏,老一辈西迁人为国家建设、西部科教事业奉献青春年华、智慧力量,谱写了西迁精神时代凯歌,引领并带动了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这是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的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这既是对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为祖国的教育科技事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殷切期待。2018年伊始,习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对西迁精神再发感慨:“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以梦为马,驰骋芳华
一个甲子的西迁之举所铸就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大学精神,如熊熊烈火,洞彻心扉,已然成为交大人的精神血脉,成为西安交通大学亘古不变的气质底蕴。对于每一位莘莘学子而言,饱含着万丈情怀和满腔热血的西迁精神更像是一盏照明灯,渗透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指引着我们的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
传承西迁精神,是我们每一位交大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沿着老一辈交大西迁人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将其融入我们的校园和社会生活之中,让其流淌在我们求学与奉献社会的远大征程之中。
1.西迁历史:“爱上黄土地,扎根大西北”
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渭水之滨的寂寥古城。
20世纪50年代,首批6000余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积极相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手持着印有字样“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粉红色车证,登上了从繁华的大上海开往古都西安的列车。彭康、陈大燮、钟兆琳等一批西迁人,怀揣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真挚,带着建设西北的豪迈与热情一路向西,没有豪情壮语,也没有抱怨和疑问,只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将爱、家和事业都深深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上。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这些话语都出自西迁老教授的口中,句句扣人心弦,感人心扉。这些老一辈西迁人,大多都已是耄耋之年,但再回顾起交通大学西迁的历程时,他们依然激情澎湃,讲述着当年的迁校故事与如今的辉煌成就;他们依然坚定着初心,从未后悔此长达六十多年的西迁之行;他们依然恪守着传承西迁精神的责任,绘出交大的美好蓝图,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交大人。
在一次采访西迁老教授的过程中,我甚至能在他们眼里见到隐隐约约的泪光,那种从骨子里生出来的家国情怀与满腔热血,令我感慨万千。正是这样一群人,爱上了黄土地,扎根大西北,才有了如今持续蓬勃发展的西安交通大学,才让每一位莘莘学子享受着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
2.西迁精神与传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对交大西迁精神的高度凝练,经一个甲子的积淀,早已深深根植于百年交大的血脉之中。虽时代发生着万千变革,但西迁精神历久弥新,经久不绝。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更是一名中国当代新青年,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奋斗,努力学习,健康发展,还要充分认识到青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我们要更加珍惜党和国家,以及老一辈交大人为我们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生活,明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我们应义不容辞地秉承着要在西部建功立业的爱国奋斗精神,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的西迁精神,将它贯彻落实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并让其正确地引领着我们的自我成长与未来发展。
胸怀大局:担当精神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交大老一辈师生毫不犹豫地落实着党和中央的号召,即为了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时任交通大学校长的彭康于1955年5月25日宣布了西迁的决定。这一个决定,不单单是学校在空间上的转移,其背后蕴含着深沉而深刻的交大人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
他们同国家共命运共呼吸,将自己的利益置于身后,视国家大事为重中之重,无不凝聚着他们爱党忠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他们以自身的艰苦奋斗,表现了与党同心同德的高尚情操,共同铸就了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的精神写照,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祖国西部而无私奉献的壮丽凯歌。
作为一名交大新青年,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应传承一代又一代交大人流传下来的“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这是实现交大腾飞的要求:交大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每一位交大新传人都坚定正确的方向和祟高的理想,明白我们自己的担当与使命,并在任何关键时刻牢记使命担当,心怀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习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之初,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树立高远理想,增强自身本领,牢记使命担当,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尽自己的努力多做贡献。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只有树立了明确目标,丰富自己的科学及文化知识,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努力传承“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争作新时代的先锋者。
艰苦创业:拼搏精神
63年前的西迁之行,一个甲子的艰苦奋斗,交大前辈们一直保持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拼搏精神。不论是在迁校、建校过程中经历的那些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日子,还是一甲子中从零开始、发展学科的艰难岁月,交大人都在用行动践行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他们保存的那种拼搏奋进、排除万难的劲头最令我动容。
我们这一批大学生虽也头顶学业与生活压力,身负“国家伟大复兴”的重任,但在我看来,还是少了那一股拼劲儿、冲劲儿。这是由于当今生活环境与质量的显著提升,当代青年大多出身于平稳安定的家庭,从未经历过缺衣少食的日子,一二十年的成长模式导致了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与能力的匮乏,更缺失了困难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
然而,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民族精神之一。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与奋斗目标实现的接班人与主力军,我们的精神状态、行为品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缺失拼搏精神的大学生,将很难应对步入社会后的各式各样、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从而无法得到成长道路中所需的全面提升与进步。可以说,“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必要因素。
因此,大学生在自我成长中应该关注于此,加强自我意识的提升,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并行奋斗之实,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增强自身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样,学校与社会也应适度地关注大学生这一批心智不够成熟的特殊群体,对其合理增负,并多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交大学子,应积极传承“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实现自我成长,并在未来为西安交大乃至西部地区乃至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无私奉献:标杆精神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育英才。在西安交大全体教职工身上有一种令人感到振奋的精神——那种兢兢业业、工作第一的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这也是西迁精神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
陈大燮,我国热力工程学界的先驱,舍弃了大上海的优越生活环境,偕夫人一起,毫不犹豫地赶赴西安参加建校工作。“我是交通大学包括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的教务长,但我首先要为西安部分的学生上好课”,是陈大燮1957年在西安部分新生入学典礼上所说的一席话,坚定了师生献身大西北的的决心。
“我们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传承西迁精神,就是要传承好这些老师的精神力量和无私奉献。我们常说不忘初心,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杰出的人才,将西安交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些正是我们接好接力棒,为之不断奋斗的前进动力”是交大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蒋庄德深情而真挚的一席话。
伴随着一批批西迁人润物无声的感染与影响,越来越多的交大人沿着前辈走过的足迹,步履铿锵,足音响亮。诸如这二位老教授的还有很多教职工,他们都坚持着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举手投足之间无不体现着他们的对教育事业、对交大、对国家的一颗颗热忱之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其内涵也是奉献精神。大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接班人,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也应当作实践奉献精神的表率。我们应当从小的方面做起,以身作则,践行标杆精神。新时代大学生应多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体悟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所带来的自我实现与成长;积极参与班内、校内事务,增强责任意识,弘扬标杆精神。
传承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弘扬传统:创新精神
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在新时代,西安交大正以西迁精神的内涵实质为引领,开创和升华了新的实践内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交大更是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创新的新模式。2014年,开始起草“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预期2020年,全线完工,成为世界级科技中心,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发转换平台。这种创新精神,应继续被发扬光大,实现交大及国家高等教育的进一步飞跃。
随着高等教育的质量与规模的不断提升与扩大,高等教育的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习也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要素。在知识的无限膨胀,陈旧周期迅速缩短的现状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职业将变成更加不稳定。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交大学子——一名光荣的西迁新传人,我们应当弘扬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西迁精神展望:“向西,向远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树西迁,如今己经根深叶茂,为共和国发展贡献了卓越的成果,为中国强盛培育了万千栋梁之才。
现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不但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库、智力库,更是西部地区位居前列的科教高地,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对西迁精神的大力传承与弘扬。而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道阻且长的巨型国家工程,西部是否兴旺发达,直接决定了中国梦实现的速度与高度。新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契机,使得西安交大将承担起更多更重要的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赋予西迁精神新的内涵,每个交大人都应义不容辞地争做西迁新传人,继续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让国家情怀与使命担当根植于心,融汇于行,用智慧和辛劳,开创足以慰籍家国的伟大事业,大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 西迁精神作为交大独有的传家宝,更将激励着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实现自我成长,从而谱写未来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