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我随同文物爱好者协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针对洛阳大遗址保护现状的调查活动。
我们一行12人于2013年7月15 日从学校出发,乘坐六个小时的火车后抵达洛阳,随即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7月16日上午,我们遵循计划兵分两路,一路奔赴洛阳市文物局向有关领导采访问询,另一路则赶往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对当地游客和市民开展关于隋唐洛阳城保护现状的采访。植物园内草木葱郁、流水潺潺,还有亭台楼榭点缀于其间,风光旖旎。经过我们采访后发现,大部分游客以旅游休闲为目的观园,对隋唐洛阳城的历史和其遗址保护现状知之甚少。我们在感慨与惋惜之余,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青年所应担当的责任与义务,保护人文古迹、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更需要我们尽一己之力。下午,我们前往明堂天堂遗址参观调查,不仅亲眼目睹了遗址,也见证了相关部门在遗址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古人的智慧令今人叹服,今人应竭力使古人的智慧长久留存并发扬光大。正因为心中执此信念,沿着古代洛阳城的中轴线,我们加紧了继续探寻的脚步,在寻找应天门的过程中踏过了五贤桥,还意外找到了周公庙。当时夕阳挂在飞檐上,散放出柔和谐美的光,不远处又有藤蔓垂布,青翠可人,两个自然之物相映成趣,竟无意间成为庙宇的装饰,这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着实精妙绝伦。
随后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河南古代壁画馆,亲眼见到出土的古墓壁画,还观摩了不同朝代不同规格的古墓,并与馆长进行了亲切长谈。午后的暖风醺人醉,我们围坐在长廊里,认真倾听馆长的叙说,了解到壁画馆的发展历程,以及壁画和古墓保护的艰辛与不易,一些踊跃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也得到了馆长的肯定。我们还前往了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保护现场,原迹由于历史悠久而被岁月累积的厚土深埋,但从发掘情况可以想象得到它巍峨壮观的原貌。洛阳博物馆是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馆内宽敞舒适,藏有珍宝无数,参观者络绎不绝。远古的先人用精湛的技艺和智慧带给我们一次次震撼和感动,我们留恋于其中,不忍离去。即使隔着玻璃与空气,但只要静下心来,似乎可以听得到这些古物均匀的呼吸与呢喃,如同来自血脉里的呼喊,我把它解释为一场盛大的认祖归宗的仪式,自然庄严肃穆。这也是我对于这次实践活动的态度,这是一次体验之旅,也是学习之旅。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认真查阅了隋唐洛阳城遗址的相关资料,填补了以往空缺的文史知识。这属于理论的“充电”,而实践出真知,亲身的参观与采访更使人受益匪浅:真实的遗迹超脱了文字带给人的震撼,它们苍老的容颜是阅尽千年风霜雨雪的见证,带给我们冲击心灵的悸动,我们观览它的时刻算在它的光阴刻度里也许只是一瞬,但这份感动与心情则将在我们这里绵延长久。参观访问和实地考察是实践过程中的重头戏,在其中勇气与体力不可或缺。每每集体出行时,我们都立刻变身为敢于把疆土放在脚下的行者,每一次的踱步都力求掷地有声,每一次的到达都力争意义非凡。当然,采访游客或是领导时,不光要争取问出有深度的好问题,还要注意问询的语气,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都无法从书本里直接获取,需在实践中学习揣摩。等到一天的实践活动暂告结束,大家凑在一起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又将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与应用。姑且不论这次实践活动的结果,过程本身就其乐无穷。
洛阳之行,不虚此行。值得一提的是,除却近距离触碰历史和体验生活之外,我还有幸结识了一帮热心于文物保护的朋友,个个对历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洛阳和西安有很多相似之处,悠长的历史赠与两座古城众多璀璨的遗产,也要求洛阳和西安承担起文物遗址的开发与保护的重任。在这其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任重道远。感谢这次洛阳之行,充实、丰富,让我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