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随笔>正文
校园随笔

读《心》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3-09-28 09:47 浏览量:

《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一席。此小说多年来被收入到日本高中语文课本之中,成为一代又一代日本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在小说中,K与“先生”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在同一班级读书。在东京先住同一个寄宿处,后来K又被“先生”请到女方东家。K出生在宗教家庭,是个为了“培养意志、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非得尽量把自己置于窘迫境地不可”的人,更是一个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人。同时,K又是一个单纯、正直的人。总之,他是一个追求精神上进的人。

    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在现实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当他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有资格为自己前途做出选择时,便立刻遭受到了生活的磨难。他进大学,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没有学医,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当他如实把自己的选择告诉养父母时,便从此断了生活来源,被迫走上了勤工俭学之路。K是诚实的]有责任心的,确实象他自己所言,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是,这样的K却被生活逼到人生尽头。过度的劳累,逐渐地给他的健康和精神带来很大的影响......他慢慢变的伤感起来....感到自己前途中的光明,渐渐与自己疏远了,心里焦躁痛苦”。结果,“身处困境的K的意志一点也没坚强起来,他反而像是患了神经衰弱”。除了这种精神和健康上的打击之外,一直挣强好胜的K却无可奈何地在经济上走入寄人篱下的生活。有过长期独立生活经历的K不可能不知道他搬进女房东家的待客室是要花钱的。同理,他每日三餐也是离不开钱的。去房州等地的旅游自然也是“先生”掏腰包。他最终同意搬到“先生”那里,无意意味着他已经向昔日的伟大追求举起了一只投降的手。另一只手则在勉强支撑着他艰难地追求“精神上的上进心”。但是,今日之K已经不可与昔日相比,经济上的一贫如洗不仅使得健康受损,精神上也难以维持昔日的追求。同时,经济上的贫困又反过来刺激着往日坚强的神经,更使他难以忍受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内心灵与肉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他已不可能既是灵的强者又是肉的强者。他的出路已由他的经历、他生活的环境和他自身的性格规定好了。他只有死路一条,才能抛弃人世间的烦恼。

    就在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之时,凡人的恋情又潜入他那颗孤傲的心。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温柔的小姐。不过却一直没有任何表露,更未采取主动进攻。结果,这场单相思有给他伤痕累累的心灵平添另一番苦涩。当然,当“先生”问及K对这段恋情有没有停下来的打算时,“他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在说着呓语”似地说了一句“打算——打算倒也不是没有”。现在看来,K所说的打算就是自杀。“先生”的不光彩的抢先之举不是K自杀的主要原因。“先生”抢先夺得了小姐,并非取决于时间上占先。关键的问题是小姐也爱“先生”。房东太太就对“先生”说过:“她本人不同意,我是不会把她嫁给你的”。换言之,即使“先生”不抢先,K也不可能得到小姐。他的恋情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小姐早已钟情于“先生”。如果他真的为此自杀,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简言之,K的自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是由某个偶然事件造成的人间悲剧。

文字:段化锋
编辑:张琢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