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陕西日报】谭敬:发挥专业特长助力解决医学难题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24-03-11 09:50 浏览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部医生谭敬清楚地记得,2022年12月7日下午,自己所在的第10批援马拉维中国医疗队抵达马拉维。

医疗队队员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便开始援助工作。援助工作主要包括临床医疗、临床带教和开展各类讲座、组织医疗人员进入村镇义诊、定期向受援医院捐赠医疗物资等。

初到马拉维的谭敬和其他医疗队队员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障碍。马拉维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奇契瓦语,当地医护人员虽然会说英语,但本土口音非常重。尽管医疗队队员都受过英语培训,但碰到语速快的医生还是常常反应不过来。

为此,谭敬整理出当地医院手术中常用的各类药品及麻醉相关用品的名称,了解现有药品的剂量及使用习惯,熟悉每个单词的发音。谭敬也会反复听当地医生讲课的音频,并积极向其他医生请教。“这样,我很快就熟悉了这些专业词汇和当地的口音,听力、口语都有了很大的提升。”3月4日,谭敬在接受采访时说。

语言障碍之外,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匮乏是医疗队遇到的又一大难题,许多先进的技术难以在此运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我通过联系西安交大一附院以及自行购买的方式给姆祖祖中心医院麻醉科捐赠了一批不锈钢托盘、输注泵管、气管插管导丝、超声无菌保护套等物品。使用这些医疗物品不仅方便了临床操作,还可以帮助当地医生和实习学生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增强无菌意识。”谭敬说。

在医疗设备和物品逐步补充的基础上,谭敬凭借自身技术经验帮助当地医院破解医学难题。

“马拉维,第一例!”2023年11月15日,在姆祖祖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谭敬完成了马拉维首例使用肺超声技术辅助重症患者诊治,当地医生佩服地对中国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当天,谭敬早上交班时得知,夜里一名13岁的患者术后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导致缺氧,再次接受了气管插管。这名患者术前就有胸腔积液和低氧血症,当地医生怀疑患者还存在其他问题,想为患者预约CT检查。由于患者戴着呼吸机,转运和检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谭敬想到可以通过床旁肺超声检查排查患者病因、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但这项新技术还没有在这里开展。谭敬来到重症监护室,为患者仔细听诊两肺,然后用超声检查排除了气胸、肺水肿、肺炎等问题,发现通过闭式引流、间断膨肺等操作,患者的胸腔积液已引出,肺不张也基本恢复正常。这意味着患者无需再做检查,可以尝试拔管、脱机。果然,半小时后,医护人员顺利为患者拔管,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援外期间,谭敬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其中两例为马拉维全国首例,三例为姆祖祖中心医院首例,并参与多例疑难特殊病例的救治,赢得了当地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可。

谭敬在援外期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共完成临床麻醉757例,抢救疑难危重患者及重症患者90余例,协助成功抢救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患者未留下任何并发症。

此前,由于当地麻醉医生不会中心静脉置管,一位脾切除患者术中失血较多,突发血压下降进而心脏骤停,抢救失败。谭敬在义诊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情很沉重。“如果当地医生也会快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这个患者就能多一些抢救成功的概率。”谭敬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决定尽快将颈内静脉置管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谭敬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义诊返回当天就开始查找英文资料,随后进行了第一次颈内静脉置管理论授课和课后讨论。当地医生对掌握这项技术充满渴望,希望能尽快将其运用到临床,一些没来的医生主动要求再讲一次。针对第一次讲课时当地医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当地医疗状况和医生特点,在第二次授课中,谭敬进一步完善了授课内容,重点讲解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应对方法、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课后反响非常好。

“医疗队的医生援外时间都很有限,把技术留下来,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谭敬说。工作之余,谭敬为当地医生开展了医疗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援外期间,谭敬和其他医疗队队员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挽救了许多生命。“希望通过中国医生的努力,让当地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谭敬说。

原文刊载于2024年3月10日陕西日报2版

文章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61020.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文字:陕西日报记者 张家祯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