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西安交大专家解读: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1-09 10:24 浏览量: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近日关注到,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提升。国际支付平台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从2023年10月的3.6%增长至2023年11月的4.6%。人民币成为排在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常用货币。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期发表报道称,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展现实力。报道称,2023年1—9月,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上升至近年来最高水平。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首先,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2023年前9个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8.9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24.4%,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二,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提升。SWIFT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3.91%,排名第三。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上升至第二。其三,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活跃。2022年以来,中国先后在老挝、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巴西新设人民币清算行,海外人民币清算网络持续优化。2022年末,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5万亿元,重回历史高位。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得益于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

内部因素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约1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在对外贸易方面,2023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同期持平,位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同时,中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世界第二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地位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外部因素方面,国际货币多元化浪潮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当前,全球经济秩序发生深刻调整,全球产业链重组、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因素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与全球贡献不断提升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各国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共同期待。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更频繁地推动跨境交易本币结算,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意味着国际社会在国际结算、融资货币、投资货币、货币储备方面有了更多选择,这一过程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趋势,有利于各方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稳定和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其国际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3.26,同比上升10.2%。同期,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7.68、22.27、7.66。

未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三个方向需要扎实推进:一是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求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二是扎实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营造便利、友好的人民币资产投资生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境外贷款等融资类业务。三是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这一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加强经济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经济金融立法,为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

文章刊载于2024年1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0版

报道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1/08/content_26035787.htm

文字:经金学院 崔建军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鋆 采访整理
编辑:张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