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钱瑾 卢黎歌:人口规模巨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辩证影响的思考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8-14 16:10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深入理解人口规模巨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考虑的客观前提。

人口规模巨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激发人口巨大潜能和力量,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和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人口规模巨大,蕴含着人多力量大、人力资源多样化、人才储备丰沛、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和机遇。

人多力量大的规模优势。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带领勤劳的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巨大优势,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大规模人口全面小康的既定目标,实现了现代化的跨越式积累。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人口规模巨大的角度究其原因: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多力量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在工业化社会可能形成更加细致的社会分工,形成完备的生产链、产业链;三是可以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对世界具有巨大吸引力,也为我国现代化提供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四是具有丰富的后备人力资源。总的来说,在中国特有条件下,大规模人口凝聚起了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形成了综合国力的优势基础。

人力资源的规模优势。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人力资源十分丰沛。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力人数规模,也包括人力潜能的多样化。人力资源的巨大规模和潜能的多样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的方案预测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35年为9.31亿人,在2050年仍可保持在7.67亿人以上。人力资源大国正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年轻的劳动力和质量型人口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动力源,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科技、金融、服务密集型产业结构逐渐转化,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持开发人力,让每个人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让人人都出彩,我国的人力资源规模优势就会更加凸显。

人才资源的规模优势。我国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在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从人口受教育水平角度看,截至2022年,我国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93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普及化阶段。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在航空航天、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队伍更加优化,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首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充沛动力,满足了市场迅速增加的人才需求。

流动人口的规模优势。受到总人口基数巨大的影响,流动人口规模巨大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人口流动活跃度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城镇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过程与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同步。大规模的人口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村地区流向生产效率较高的城镇地区,不仅促进了人口空间的优化布局,提高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还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技术和产业结构以及要素结构不断升级,构建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从而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人口规模巨大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这是事物的辩证统一性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人口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强,而且我国面临着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性任务,这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资源环境安全问题。人口规模巨大使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减弱,排污排碳量的不断积累,加剧了生态失衡问题,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趋紧。就业、医疗、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如何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中国的大地滋养着14亿多人口,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国内社会转型,国外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日趋多样,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思潮以及西方价值观侵袭的重重考验和挑战。中国近代衰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因之一就是人心不齐,“一盘散沙”,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如何凝聚人心、统一认识、汇集力量,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我们党必须审视的问题和追问的方向。

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由于人口数量与结构持续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从国际上来看,受疫情、气候变化、国际紧张局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多个粮食出口国纷纷出台保护性政策,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体系,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健康安全问题。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呈现多地爆发和频率加快的风险态势,始终威胁着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一旦出现疫情,后果更加严重,防御和治理难度也会随之加大,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面对公共卫生事件频繁爆发和频率加快的态势,如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防范健康安全风险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区域、城乡差异问题。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一方面,“大城市病”显现,特大城市存在过度城市化的问题,住房、医疗、教育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存在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区域、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突出,导致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短板。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整体式”现代化,不是“局部式”现代化,解决区域、城乡差异问题,挑战极大。

人口规模巨大特征的辩证思考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显著优势,但同时也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挑战。如何利用人口红利化解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回应的关键性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经济总量、资源总量也较小,社会结构也较为简单。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通常拥有更大的经济体量、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复杂的社会结构。我国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应充分把握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人口发展的未来趋势,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因素。随着教育的优先发展,我国大学生增量和存量都处于世界前列,意味着我国大规模、高素质人力资本将成为推进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能。虽然人口增速在放缓,但在国际竞争更加依靠人才和知识技术的时代,中国依然能进一步释放新的人口红利,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基础,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人口规模巨大、人口特征复杂的背景下探索现代化之路,既要用多样化、宽领域、动态化的复合视角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更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尤其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的独特性对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影响,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已有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发展。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在超大规模、超高速度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特色。


文章刊载于2023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报道链接: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mkzyzgh/202308/t20230814_5678692.shtml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 钱瑾 卢黎歌
编辑:张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