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光明日报】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王树国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22-03-09 14:30 浏览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日前,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标志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哪些新使命、新要求?需要把握哪些重点?高校如何跟进落实?听听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与思考。

开新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与首轮“双一流”建设“统筹推进”的要求相比,日前启幕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用了“深入推进”的表述。这意味着什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王树国:“深入推进”,意味着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优化布局,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也进一步体现直面问题与挑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的坚强决心。

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实施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协同育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牵引,推动大学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不断产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文化,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筋骨,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主持人: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基础学科人才?

王树国:加强顶层设计,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基础学科研究、基础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贯通起来,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前后端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模式路径,把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贯穿培养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基础课教师队伍、实验室教学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实施基础学科长周期评价体系,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创造宽松包容的环境。

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通过稳定支持,让基础学科人才甘坐“冷板凳”,勇为开创者,闯进科研“无人区”,争做学科领航员。

优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主持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应如何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

王树国: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建立资源与人才联动协调机制,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质量导向,完善基于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强化同行评议机制,深化代表作评审制度,完善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人才的工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人文生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原文刊发于2022年3月9日《光明日报》05版

报道链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0a4c7e0549cc46da8eb40eacb2c20d00

文字:光明日报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