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三秦都市报】“黄码医院”见证医者责任和担当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风险人员定点医院工作纪实

日期:2022-01-30 09:44 浏览量:

疫情似火,军令如山,职责所在,使命必达。2021年12月24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作为一所隶属国家卫健委、国家教育部的大型综合公立医院,接到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通知,指定大明宫院区为风险人员定点救治医院——“黄码医院”,医院高度重视,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展开了一场与病魔抢时间的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疫情战场上,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医护人员视人民生命重于泰山!满腔热血、不分昼夜地与病魔决战到底;他们视疫情就是命令!奋勇当先、废寝忘食,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视防控就是责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他们的行动指南,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他们的工作目标,他们用实际行动和无畏的精神,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风险人员有了看病的医院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风险人员定点救治医院——“黄码医院”,主要是为了满足疫情防控背景下,专门为封控区、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统称风险人员)提供血液透析、孕产妇分娩、肿瘤化疗、婴幼儿诊疗、心脑血管急诊及其他急危重症等特殊诊疗服务。

一场抗疫的战斗打响了

2021年12月22日,省卫健委拟在西安市建设风险人员定点医院,为封控区、管控区的患者和健康码为红码和黄码的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决定将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调整为风险人员定点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巩守平、院长李宗芳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大明宫院区原有科室清空,所有在院患者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北大街总院区,北大街院区相关科室调整接收,一场抗疫的战斗打响了。12月24日,医院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强调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及艰巨性。医院各临床、医技、后勤部门紧急抽调111名员工迅速在大明宫院区集合,确定定点医院初步开设门诊、内科病区、外科病区、妇儿病区、透析肿瘤病区、CCU、手术室。由医院肾病内科付荣国主任担任该院医疗队队长。

危难时刻成立临时党支部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风险人员定点医院)临时党支部应时成立,支部书记为付荣国,共有70余名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来黄码医院的大多数患者都没有陪人,他们便利用休息时间到大厅,陪着老弱残孕患者检查、垫付费用开卡、挂号、交付CT等检查费。党员们主动承担医院预检分诊、门诊等主要工作,把休息时间留给其他同志。在黄码医院,党员的榜样随处可见,高质量地完成了上级组织交付风险人员定点医院的各项医疗救治任务。

改造医院三区两通道

疫情凶险,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根据风险人员定点医院(黄码医院)设置和院感要求,大明宫院区需要对相关通道进行改造,以达到风险人员定点医院(黄码医院)所需三区两通道设置,大明宫院区办公室主任赵冲立即统筹安排,改造中采取边设计边施工,克服了工人出不来和材料进不去等问题。 2021年12月27日,后勤保障部陈庆杰主任、杨沛弢书记带领20余名后勤保障部科室人员连续两个通宵支援大明宫院区改造项目,与大明宫院区管理办在场人员一起对各病区空调通风口进行封闭。在此期间,李宗芳院长每天带领院领导和相关部门主任对改造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现场解决。改造工程于12月28日上午完成,12月28日下午经省级专家组验收,大明宫院区风险人员定点医院(黄码医院)自2021年12月29日开始运行。

严格划分B区和C区

与普通医院或新冠患者定点救治医院相比,黄码医院的院内感染防控有其特殊的要求,也是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仅仅要保证院内工作的医务人员在二级防护下实现新冠病毒“零感染”,还要保障来自风险区的各类患者,在共同的就医环境中彼此不会交叉感染,这对于院内感染控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除了执行“病情稳定者,新冠核酸‘逢进必检’;病情危重者,‘边治边检’的原则”外,大明宫院区将门诊区域进行物理划分,区别为B区和C区,分别对应接诊B类(新冠患者密接人群、一码通为红码)和C类(新冠患者次密接人群、一码通为黄码或绿码)患者。两区均配备内科、外科、产科、儿科等专科门诊,常规抽血检查、B超、胎心监测以及抢救设施均配备齐全。另外,对于B区就诊患者,设有B区导医专人引领,实行“一患一医一诊室”,就诊后的取药也由药房配药后密封送至B区导医台;住院病房红码病房标识明确,患者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红码新生儿宝宝单间专人专班照护。这些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前来就诊的高危人群不会通过公共区域活动传播新冠病毒。

每天接到300多个电话

2022年1月1日至1月20日是黄码医院接诊的高峰阶段。从2021年12月29日开诊,预检分诊处的电话就从不间断,加上透析和肿瘤化疗两部专科热线,每天的电话都在300通以上;由于咨询量过多,医院又增加两部座机和一部产科专用热线,门诊的患者也迅速增加。

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

在黄码医院,写进《风险人员定点医院相关应急预案》中的病症几乎都出现了:小儿高热惊厥、重度贫血、重度血小板减少、急性心梗、急性高钾血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宫外孕破裂大出血、孕妇急产、急性肾衰竭、梗阻性黄疸伴肝功能衰竭、急性心衰、血管炎、高热待查……在1月10日至1月20日的10天里,每天危重患者的比例都能占到当天在院患者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有5位患者需要戴呼吸机。而急诊手术,难度更大,防护级别更高,尤其是耳鼻喉科和口腔科患者的治疗。1月10日凌晨的急诊“耳廓断裂”患者需要精细缝合,再次挑战了耳鼻喉科王波涛医生满屏雾气下的缝合技术。

“黄码医院”并不是孤岛

黄码医院按规定临时组建四个专业为主的医疗团队,运行期间,医院领导班子时刻关注诊疗需求,安排高亚副院长和医务部刘明主任多次到院区各个病区巡视,现场协调与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本部——北大街院区各学科的线上视频查房、会诊和重危患者的转诊,保证各类风险人员的就医需求,动态增加进入大明宫院区的医护人员,到1月9日,定点医院工作人员已经达到200余人。另外,医院多个部门有效保障护理、院感质量控制到机器耗材、防护物资供应、“120”患者转运、标本转运等,确保定点医院人员到位、设备精良、精准出击。

首位病人是尿毒症患者

2021年12月30日,黄码医院迎来第一位患者姜先生,他患有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3次,但由于家住高风险地区,原本的治疗计划被打乱,大明宫院区开诊后,他被妥善安置入院,及时得到了治疗。在封闭管理期间,前来医院的尿毒症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救治。

“黄码医院”迎来新生宝宝

2021年12月31日18时15分,产科剖腹产了一名女宝宝。医护微信群里一片点赞声,大家都是兴奋的,在西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黄码医院诞生的首个新生宝宝,让大明宫院区的所有医护人员信心百倍。 2022年1月4日晚,怀孕仅35周的杜女士因腹痛急诊来到大明宫院区,在等待自然生产的过程中,突然胎儿心跳不好。妇产科高庆、陈茜教授立即组织手术人员和麻醉医生准备剖腹产手术。5日清晨一个体重仅1500克的女婴出生了,这是大明宫院区接生的15个宝宝中体重最小的。医院安排了两名新生儿医生和四名新生儿护士,6个人专班照顾喂养, 20天的时间,宝宝顺利的长到2010克。在这特殊的时期,新生宝宝的到来带给医护人员希望和战胜疫情的勇气!

为白血病男孩制定化疗方案

患急性白血病的8岁男孩瑞瑞,2021年12月27日应该进行第三次化疗。因疫情加重,原治疗医院无法接收封控区患者,1月2日晚大明宫院区接到求助后,立即与患儿父亲取得联系,次日便为患儿完成了输液港维护。根据患儿情况重新制定化疗方案,完成椎管内化疗。目前瑞瑞已完成治疗,一切稳定后返回家中。在黄码医院,共有94位肿瘤患者来院治疗,其中危重患者有4人。

5G无人机送血浆抢救患者

1月2日下午1点多,“120”紧急运送一名封控区出血患者到黄码医院,当时患者心率快,血压低,手脚冰凉,眼睑苍白。B超发现患者腹腔有大量积液,腹腔诊断性穿刺提示不凝血,妇产科高庆教授考虑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大出血可能,估计出血量在1000~1500毫升左右。她立即在门诊抢救室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抽血后填配血单,同时通知无人机操控人员就位。5分钟后,5G无人机带着配血单和血样飞往北大街总院区,30分钟后再次飞回,送来新鲜冰冻血浆400毫升,红细胞悬液400毫升。整个手术中患者血压保持平稳,目前已经平安出院。期间,黄码医院利用无人机多次进行药物和血液的转运。无人机在关键时刻的运送,为医护人员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分秒必争的背后是过硬的素质,更是一种奉献精神的支撑。使命必达,在所不辞,这是每一位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心声。他们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安全防线。

报道链接:三秦都市报数字报-“黄码医院”见证医者责任和担当 (sanqin.com)

文字:二附院
图片:二附院
编辑:彭碧仙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