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王小力:医工交叉研究亟需协同推进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日期:2020-11-10 11:49 浏览量:

王小力教授(左二)调研、讨论科研团队学科建设问题

目前,医工交叉成为学科发展与临床应用实践越来越重视的领域,其概念内涵是什么?具体作用与发展程度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近日,《中国科学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小力。

成效突显 意义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中,医工交叉融合、协同攻关,集聚力量抗击疫情,成效显著,彰显出了医工交叉研究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王小力首先用这一典型案例阐明意义。

王小力介绍,医工交叉,是将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分支领域。

医工交叉秉承“倡导破除学科壁垒,围绕生命医学实际需求开展协同创新,争取1+1>2的科研成效”的发展理念,涵盖生命医学与大健康领域的各个学科分支和理工科各学科范畴,既强化医工学科交融,也促进产学融合。王小力强调,开展医工交叉研究是现代生命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医工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新形态。

“医工交叉的发展围绕‘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要将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到保障人民健康的实处,推进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探索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开放创新、交叉融合、重点突破的理念,率先构建了医工交叉研究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医学交叉研究项目管理委员会及办事机构,优化人口健康、生物制造、临床医学、大数据医疗等领域布局。

据介绍,西安交通大学鼓励学术探索与服务国家需求紧密融合,鼓励医学与理工科学科组建交叉研究团队,引导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现代制造、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力量,探索解决医学与健康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据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主要开展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对严重影响我国西部人群健康的地方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是人工智能与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利用人工智能与数字诊疗、医学大数据、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与方法,开展上述重大疾病的分子标志物与生物诊断、治疗技术的研发,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支持。

三是医疗仪器设备与医用材料研发,通过医学科学与物理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器工程以及信息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利用磁性材料、纳米材料和激光技术、高压脉冲电穿孔技术、等离子体技术、3D 打印、增材制造等新兴技术,研制新型临床诊疗仪器设备或核心部件及医用材料,提升我国在医疗仪器设备与医用材料研发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是新药研发及药物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开展以天然产物为来源的创新药物研发,开展自主创新药物与高端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个体化药物等相关理论与技术问题研究,并关注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推动西部天然药物产业发展。

五是全球健康与药物技术评价,开展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健康干预研究。重点面向国家重大药品安全监管与治理体系建设需求,承接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战略任务,基于全球视野开展药事管理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为提升国家全民健康和药品安全水平提供循证决策支持。

协同推进至关重要

针对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医工交叉研究,王小力认为当前医工交叉研究的推进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在思想层面,对医工融合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站位不够高,视野不够宽;其次,缺乏医工交叉研究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机制保障,在破除学科壁垒过程中还存在较顽固的障碍和阻力;缺乏信息的有机融合,理工科研究人员缺乏对医学临床需求的了解,医学科研人员也不大熟悉理工科的科研进展。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医工交叉研究人员也都存在能力不足问题,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接口还有待精准挖掘。”王小力强调。

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医工交叉的发展问题,王小力提出了数条建议,期望对进一步推进医工融合发展有参考。

第一,解放思想,提高医工交叉研究的认识站位,方能为医工结合发展配置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自上而下消除学科屏障。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政策和协调工作机制,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加强医工交叉研究项目管委会和专家系统建设,做好研究战略规划;建立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监管体系,创新研究项目内部管理体制,规范业绩考核评估。

第三,大力进行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站在医工交叉研究前沿培养人才,联合招收医工结合方向研究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医学与理工科学科联合的博士点、硕士点;加强学术组织和研究团队建设,探索大学、医院、企业、业界等多方构建医工协同研究机构,形成学术成果孵化器。

第四,加强人员信息建设。构建为医工交叉融合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包括临床信息资源库、基础医学资源库、理工科信息资源库、生物制药领域需求信息库、医疗器械需求资源库、专利信息库等,为合作相关方的沟通提供信息支持。

第五,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为医工结合、跨学科研究提供有效保证。

报道链接: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1/448284.shtm

文字:张行勇 徐琛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