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需“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仅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时代价值,而且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召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说明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现在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60%,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可以有效破除城乡发展二元体制,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也是当前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仅是破解当前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发展要求,也是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而进行的带有全局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矛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育先机、开新局。
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既提出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近期目标,又明确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这就为我们积极稳妥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从近期目标来看,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农村农业人口创造更多机会和利好条件,是科学合理推进城乡之间利益分配、权利分享的体现。唯此,农民才能更平等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成果,从而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这是城乡利益格局的重要调整,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也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从远景目标来看,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利于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释放发展潜力,使农村资源有效“激活”,城乡要素有序“聚合”,从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的实现。此外,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还能极大地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和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动力,构筑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强大“防护网”。可见,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推动“双轮驱动”的历史必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四五”时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提出了二〇三五年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远景目标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而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有机结合点。一方面,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更雄厚的资金后盾和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强调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有利于提升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拓展城镇的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缓解当前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多种突出问题。此外,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还有利于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资源能源共享、生态环境互促的格局。总之,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系统思维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轮驱动”,是适应我国城乡格局和城乡关系变动的新特征、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着力点。
总而言之,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的科学应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原文刊载于2020年11月6日陕西日报6版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11/06/content_74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