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人民日报陕西分社】中国西部科技“江海口岸”的高光时刻

来源:人民日报陕西分社 日期:2020-09-09 18:42 浏览量:

29个研究院、80余场高端论坛、数百场高端报告、数百家企业汇聚……2020年9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拉开序幕。西迁的种子在这个智慧学镇生根发芽,培育出绚烂的科技之花,也在这个集约的科技平台交叉融合、肆意绽放。

孟秋之际,作为我国第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300多个科研平台将集中向全世界展示科技成果、科研团队和科研进展,拓展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启全球合作新模式。

这场涉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校地合作、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活动,也让社会各界热切期待,而关注的背后,则是对现代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创业、产学研融合等寄予的厚望。

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一德表示,作为科教大省,陕西将与各方一起努力,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的重要要求,聚力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有机衔接。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大科学工程,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上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聚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科创时代“被遗忘的角落”,也没有哪个地方会拒绝创新创业的重大机遇。以陕西为窗口,管窥科创中国的广阔天地,会发现“大有可为”是秉轴持钧的关键词。

从迅速确定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到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交付使用;从5G商用正式启动,到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从“小”到“大”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的涌现,道出了科创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更标注出我国科创实力占据全球“重要一极”的现实高度。

科技创新,从来都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科技战“疫”、消除贫困、环境与健康、青年与未来、创新与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创着眼未来,必然是要在全球语境下书写。因此,陕西也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努力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生动局面,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科创月”,释放“重要一极”的磁场效应,让精英人才“心向往”,让合作项目“身前往”,这是该活动的初心和落脚,也表达出拥抱各方的积极态度——为加强与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搭建平台,“我们是认真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表示,科研是一个非常艰辛的旅程,科研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于承担国家的科技和产业创新,做开路先锋。相信“科创月”会带动创新港将来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甚至辐射世界响亮的品牌,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推进巨大的步伐,相信陕西西安在人工智能等项目将走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前列,发挥“一带一路”起点的重要作用。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西安交通大学关注创新发展,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勇当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目前,华能等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已开展深入合作,“科创月”活动必将推动产学研合作进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为国家科技进步育新机、开新局、写新篇,为推动科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科技创新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从科研楼、实验室走出来,把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这是以科创促进创业创新的着力之点,也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念兹在兹。

有统计显示,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70%诞生于研究型大学。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和“第一资源”的集聚地,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人类的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可与大学相比的机构。”高校的组织特性及其特殊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它应该而且能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巨大作用。

实际上,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科技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使命感。但是如何把科技用好、如何让科技向善,是人类的共同课题。这就要解决科技创新路上的各种“梗阻”,比如怎么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营造何种健康的科技创新生态、产学研如何瞄准国家需要并回应社会关切,等等。

这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应该直面的大课题、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重要责任。能够预见,随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的开展,一个生机勃勃、生气盎然的科创画卷正徐徐展开。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表示,面对新的形势,需要创新的活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主动面向国际科学前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为现代大学与经济社会统筹融合提供了新模式。党和国家对交大人寄予厚望,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勇于探索,携手社会各界,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阎立表示,“科创月”活动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面向全球展示新时代高校担当的新范例和新标杆,西安交通大学在江苏建设了苏州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江苏省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增强互动,拓宽合作领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服务社会中获取发展根基,进而实现自身价值,已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高校必须充分利用人才、科研优势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积极创建服务社会的动力机制,在参与地方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中绽放华彩,实现“反哺”社会。

不难发现,高等教育的布局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以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艰苦创业,培养出28万多名各类人才,其中近50%留在西部发展。另有数据显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自内涵建设以来,共计与超过500家企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合同金额超25亿。

从共同拓荒创业,到寻求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最大公约数”,交大校地共建、校企合作正在全面“提速”,讲好科创陕西好故事,牵出创新创业“美姻缘”,让校园里也有了“产值”。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表示,通过“科创月”给社会各界传递释放出创新港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文教中心平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科研高地,创新港全面开放与全世界的合作,创新港还将扩大更大空间,创新港管理、制度、政策、条件、措施、服务一流等信号。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坚持“三个面向”,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大学深度融入社会,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研实践、人才培养方面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用实际行动践行“双循环”发展决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交大力量和交大智慧。

从黄浦江到黄土地,“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浸润着交大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那些西迁而来的梧桐,从低矮的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让每一个走在梧桐大道上的人,都能从郁郁葱葱中感悟“西迁梧桐擎天枝”的深意。

如今,铺就爱国奉献精神底色、助力西部发展的交大,作为“国家级”学镇,又增添了新的使命: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

沣河之滨,渭河之畔,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拔地而起。这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已入驻理、工、医、文四大板块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3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汇聚院士、领军、青拔等3万名科技人才,开启了科技攻坚的“壮美航程”。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脚踏实地拼出来、干出来的。当然,科创有其客观规律,往往需要久久为功方能有所斩获,而可观可感的物化成果则是最直观的检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是最有说服力的:共同商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同探讨科技创新政策和规则,共同交流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共同建设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

创新港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承载着增强西部、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创新水平的责任和希冀。

期待透过“科创月”的一项项合作,使之成为区域和国家战略发展的新引擎、产业和行业创新升级的新动力、中国西部科技的“江海口岸”,为世界科技进步源源不断输出优质成果。

原文刊发于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微信公众号“208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HKK2GABQywDxW7xUkCsfg

文字:米蔻
编辑:朱萍萍 腾飞工作室 高慧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