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面前,树立积极健康心态,坚定社会信心至关重要。
当前,全国上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但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良心态和情绪,表现为:一是恐慌心态。在人们对新型疾病不明原因时,有一定的恐慌和焦虑心理,是情有可原的,也是正常的,但持续的焦虑恐慌是不可取的。一个人的恐慌焦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后,听者、读者也会受到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这种不良情绪的弥漫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不去思考和采取措施防御疫情,而把注意力聚焦于恐慌焦虑,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误导社会舆论。二是麻痹心态。有的人身边或社区、单位没有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便误认为疫情离自己很遥远,自己身体素质好,所以与己无关,防备不足。有的人对于疾病专家建议置若罔闻,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勇气”“豪气”“义气”。有的人出门不戴口罩,被人劝导时还与人争辩;有的人在家宅久了就憋不住了,偷偷串门聊天;有的人对外地来的亲朋缺乏防护,没按规定进行检测和隔离就与之亲密接触。三是放任心态。有的人只为自己考虑,不顾社会后果,明知自身已经有了不适症状,却不遵守政府和专家的意见进行自我隔离,执意外出,到处乱跑;或者怕引起周边人的警惕,故意隐瞒去过疫情严重地区的行程,导致预防措施空缺。这是违法的行为。四是自傲心态。有的人不是为抗击疫情尽其所能做贡献,而喜欢在新媒体上发牢骚,泄情绪,似乎他人皆昏,唯我独醒。殊不知,作为一种新型病毒,人类对它有一个认识过程。要求专家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一次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五是无聊心态。现在大多数没有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人都“宅”在家里,有些人感到不能出去从事正常工作、交往,无所事事,产生无聊熬日子的心态。这些不良心态和情绪虽然不是主流,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疫情防控的有力推进。
智者先谋,勇者先达。我们一定要调整心态和思维,克服和遏制不良心态,积极培育健康心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良好氛围。
要树立必胜心态。尽管目前疫情还处于爆发期,但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要坚定地相信有党的坚强有力领导、科学理论正确指导,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一定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动员,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举国体制”的强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短短数日,全国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全国人民都紧急动员起来,这在其他国家都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民在危难时期表现出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我们有战胜2003年SARS疫情的经验和其后17年的医学研究新成果为基础,也有70年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为支撑。这些特有的条件和基础,为必胜心态提供了客观和科学的依据,使这种心态有着广泛的群众心理基础。
要弘扬奉献心态。在疫情不断上升,感染危险性不断增大的特殊时期,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用自己的身躯,为亿万人民筑起了一道防护之墙。他们的奉献精神可歌可泣。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畏艰险逆行武汉,在火车餐车上疲倦的照片,令广大网友为之泪目,大家更感动于他的无畏精神。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绝症,三十多天来与时间赛跑,一瘸一拐地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而他的妻子在另一家医院因感染病毒正在隔离。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一句“共产党员无条件都上”,让人们的精神为之一震。解放军各大医院和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在请战书上摁下的一个个鲜红手印,表达的是初心使命、是一颗颗对患病群众的大爱之心。这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医务工作者,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了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保证,也为中国精神续写了新篇章。
要建立参与心态。与疫情阻击战相关的人员,无论是在一线的“强”相关人员,还是指挥、支撑保障、生产服务的“弱”相关人员,在全国总人口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没有参与其中的人员,要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不仅要关心各地防控疫情进展,而且要尽其所能,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有的爱心人士给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捐献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用品;有的爱心人士发起捐款倡议并组织捐款,为疫情严重地区和医院提供资助;有的爱心人士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并给急需的医院或个体提供相关援助信息;有的组成支援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有的志愿者给社区老人送生活用品减少老人出行;有的安抚身边亲人朋友,平缓他们的焦虑情绪;有的通过互联网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防护知识指导;有的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有的根据抗击疫情的需要生产健康优秀的文艺作品鼓舞士气等等,人们的广泛参与有力地支援疫情防控阻击战。
要培养珍惜心态。珍惜亲情,加强亲情培养和感情交流,弥补平时远离的缺憾。珍惜时光,很多人除了关注疫情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工作外,充分利用宅家的时光,阅读经典著作,为自己进行知识充电,为未来的再出发奠定基础。珍惜生命,正在经历新冠病毒的洗礼,让更多人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懂得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破坏环境、猎杀野生动物,人类就会遭受自然的惩罚,付出惨痛的代价。
要养成自律心态。本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专家建议和各级政府的管理措施规定,严格自律,始终保持理性平和心态,客观冷静看待人和事,坚决做到不恐惧焦虑,不麻痹侥幸,不信谣传谣,不埋怨指责,不盲从跟风。
原文刊发于2020年2月10日“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报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692265305894708501&item_id=17692265305894708501&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