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践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好“稳”的基础,储备好“变”的应对政策,把握好“进”的节奏,加快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健康平稳。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提质增效持续推进
(一)总体格局。一是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1625.57亿元,同比增长5.4%,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3.1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5579.35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5493.03亿元,增长6.8%。从财政收入来看,上半年收入1303.11亿元,增长6%。金融存贷保持稳定。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6%,较3月末加快0.3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9%,回落1.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经济小幅回升,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双双显现韧性。一方面,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与一季度持平。受气候条件影响,夏粮总产量420.31万吨,下降4.1%。另一方面,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5.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和21.2%。从产品产量看,全省原煤产量下降8.2%,原油产量增长1.3%,天然气增长11.2%,发电量增长4.2%,钢材增长22.8%,汽车下降17.4%。最后,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建筑业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增长放缓。上半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989.36亿元,同比增长16.1%,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全省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2%,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1%,回落13.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3%,回落5.2个百分点。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8%,较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增速回落。全省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较一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2%,回落6.3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业回落。
(二)发展特点。1、经济发展从总量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的特征明显。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较一季度回落6.7个百分点,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由一季度增长8.1%转为下降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7%,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6%,回落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回落7.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回落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持续升级,限上企业商品零售中,中西药品类增长19.4%,金银珠宝类增长15.9%,家具类增长1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增长13.3%,增速均达两位数,明显高于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全省进出口总额1729.52亿元,同比增长0.8%,较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967.80亿元,下降8.6%;进口额761.73亿元,增长16.0%。2、经济发展更多依赖创新驱动的特征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实体经济抗风险的中流砥柱。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3%,占GDP的10.8%,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1%,较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1%,高出规上工业6.8个百分点。同时,代表工业发展新方向、技术附加值高、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产品生产形势良好,太阳能电池产品、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28%和13.4%。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8.2%,较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0.9%,较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旅游市场持续发力,上半年接待境内外游客总人数增长12.4%,旅游总收入增长21.5%。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继续蓬勃发展。3、经济发展更多倾向实体经济的特征明显。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并且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6.5%,较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投资4个百分点。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86%,汽车制造业增长62.7%,烟草制品业增长5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53.7%。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8%,较上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市场活力逐步释放,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1%。截至6月末,全省“五上”企业调查单位同比增长8.2%;全省市场主体达到355.3万户,总量居西部第二,同比增长33.7%;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73.9万户,增长99.1%。4、经济发展更多强调质量和服务民生的特征明显。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显现。今年以来,我省全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上半年累计减税降费223亿元,全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21.7、64.9、35.5个百分点。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9.7%,较一季度分别加快0.1和0.3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城乡收入比为2.9∶1,较上年同期缩小0.04。脱贫攻坚、教育、环保等民生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省财政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0.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5.6%,教育支出增长8.1%,均保持较快增长。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5.1万人,已完成年度任务的67.8%。截至6月底,全省转移就业619.2万人,同比增加89.2万人。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2.4%,在3%的预期目标之内。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从我省先行指标看,一是PMI重新回落至临界点以下。6月,陕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回落。6月,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电量由正转负。6月,全省工业用电量由上月增长0.4%转为下降3.9%。总体看,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内部增长动力有所减弱,全省经济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犹存。
一是非能源工业持续回落。近年来,全省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放缓,从一季度增长7%持续回落至增长5.3%,为近年来新低点。短期看,6月全省规上非能源工业停产、半停产及减产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9.7%,停产减产企业较多。长期看,近年来工业投资持续低速增长,且无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缺少新的增长点,后期发展动能不足。
二是投资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1%,较一季度回落7.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回落1.7个百分点。大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支撑作用不足。上半年,全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个数由上年同期增长6.9%转为下降1.7%;计划总投资增长1.9%,较上年同期回落9.2个百分点。同时,2018年以来全省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持续负增长,上半年下降10.2%,新开工项目支撑作用不足。
三是内需增长低迷。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仍位于近十年来较低水平。其中,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2.6%,较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回落2.3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7%,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煤炭及制品类下降34.2%。
综上,全省上下就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切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工作,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勇于自我革命,抓好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以追赶超越的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三、下半年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从后期发展环境来看,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重战略扎实推进,国家和我省实施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六稳”政策、减税降费政策释放红利,我省“三个经济”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善,这些都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增长动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贯彻落实2019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提振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
一是以扩大有效投资保工业促消费来稳增长。今年以来,我省投资出现大幅回落,主要领域投资呈全面回落态势,特别是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长较慢,为我省下一步增长带来困难。因此,要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市场预期,提振投资信心,加速年度计划的基础设施、民生等投资项目尽快开工落地。同时,要主动对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政策取向和资金取向,进一步加大工业项目储备力度。要加快工业企业生产进度,尽快释放优质产能,努力确保能源工业平稳安全生产。同时,要加快加大对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密切关注有色、烟草、汽车等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强生产调度,帮助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工业增速不减、贡献不降。提高消费水平是我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消费增长的核心和潜力在居民消费,动力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提高居民收入促居民消费能力,以优化消费环境保居民消费意愿,以促消费增长来稳经济增长。
二是以防范金融风险来确保稳定经济平稳发展。金融风险的累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金融危机传染性强、扩散速度快,一旦爆发往往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需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的、全面的、有效的监测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爆发的金融风险采取果断措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金融去杠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才能真正实现政策协同。
三是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陕西单靠原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支撑未来的长期高速发展。必须把创新引领放到突出位置,结合各地实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提升西部产业竞争力。全省应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人才强区、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聚焦产业创新,加速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档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举措,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通过负面清单和鼓励类目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能源、资源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布局、升级改造和绿色发展,依托“互联网+”等发展新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
四是软硬双管齐下,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时不我待,否则到时部分地区真有可能成为“空城,死城”,发展经济就无从谈起。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需要从“软,硬”两方面下功夫。从“硬”的方面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在保续建、保重点项目的基础上,抓紧启动一批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项目。切实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地下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从“软”的方面说,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活力,主动作为,向改革要红利,着力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群众办事难的突出问题,破解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瓶颈,兑现各类优惠政策承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标先进地区深化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消费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和留住急需人才的体制机制,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踊跃到陕西来投资。同时,不断深化“放管服”等改革,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坚持大开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用好各类开放平台,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
原文刊发于2019年8月《调研与决策》
报道链接:http://theory.ishaanxi.com/2019/0815/10038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