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时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五个追求”,为世界各国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同筑生态文明之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擘画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蓝图。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对于人类而言具有客观实在性,与人类存在着双向互动性,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通过劳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通过这种变换,人与自然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世界,遵循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和谐产生美,和谐孕育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顺应自然、保护生态、保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我们就能获得走向未来的依托,就能让子孙后代既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所以,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共建地球美丽家园的基础与前提。
追求绿色发展繁荣。绿色生态是社会生产永续发展和人类生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的核心要义是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延绵的生命、彼此循环关联、整体生生不息等等。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以和谐理念赋予发展系统绿色的特质,使发展系统呈现出有机整体性、立体协调性以及代际持续性等特征。绿色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效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欣欣向荣的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追求绿色发展繁荣,既能发展经济,又能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性,建设好美丽的地球家园。
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深刻领悟并践行这一生态文明的精髓,需要具备热爱自然的深厚人文情怀。培养热爱自然的人文情怀,以此滋养绿色发展的理念。涵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绿色理念植入心灵深处,播下绿色生活的种子,才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形成先进的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观念,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简约、适度、有节制的消费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并把它转化为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绿色行动,自觉维护自然界的稳定、和谐、美丽。
追求科学治理精神。绿色发展是在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对发展本质、规律和趋势的理性洞悉和科学把握。绿色发展离不开生态治理,由于生态运行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所以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自觉地以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谋求生态治理的科学制度、体制与机制,用人类的创造智慧(例如绿色创新智慧),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充满生机活力。
追求携手合作应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例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等。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合力推进全球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各国要自觉担当起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应负的责任,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切实维护好生态安全,才能有效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挑战,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绿色发展昭示着人类的未来,象征着生机、活力、繁荣、美丽、可持续,坚持“五个追求”,走绿色发展之路,就能朝着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一个令人振奋和鼓舞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点亮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之路,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者: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永胜)
原文登载于2019年5月2日光明网
报道链接:http://theory.gmw.cn/2019-05/02/content_32799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