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两年以来,陕西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延安精神、梁家河大学问、西迁精神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推动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一、加强对延安精神的研究,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宗旨意识。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体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多篇文章中强调,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对延安精神的历史研究、内涵研究、本质研究、现代价值研究;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所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结合,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研究成果。
二、加强对梁家河大学问的研究,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担当意识。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梁家河大学问,就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所展现出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意志品质,体现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等方面。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的大学问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务实担当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他还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带领群众打淤地坝、建沼气池、修通村路、办扫盲班,干成了许多前人没有想到、没有敢干、没有干成的实事好事。
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他说,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该弘扬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铸就务实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开拓创新、努力进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担负起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历史使命,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三、加强对西迁精神的研究,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1956年夏天,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6000多人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持新中国建设,形成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也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0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好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弘扬好交大传统的创新精神,并挖掘好西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西迁精神转化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拼搏奋斗,转化为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牢牢扎根祖国西部,为陕西追赶超越、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载于2018年6月28日【陕西日报】第5版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0628/html/page_04_content_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