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冯宗宪: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10-22 10:11 浏览量: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提出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其中,关于打造智力丝绸之路,需要着力深化人才培养合作,中方倡议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要高效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人才是关键要素和重要保障,为此,我们需要搭建系统的人才队伍。无论是深化经济合作,还是拓展人文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都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持,离不开沿线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精诚合作。

首先,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应深化智库合作,构建沿线国家智库网络。以智库合作促进政策沟通,营造平等讨论的社会氛围,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增强国家间互信;以智库交往带动人文交流,缓释沿线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增进民心相通,筑牢社会基础。

其次,开展境外办学已成为中国高校开展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正在加速。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转向中国,国外对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潜在需求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国高校已在境外举办了4个办学机构和97个办学项目,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西北与中亚地区地理相近,人缘相亲,近年来双边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在新疆学习的留学生中,近九成来自中亚及周边国家。除了以地缘优势吸引中亚留学生“走进来”,西北各高校也一直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推广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军。借助“一带一路”平台,百余所中外大学“全方位”合作正在进行。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海内外高校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所高校加盟。联盟为各国大学之间的互联互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通过“一带一路”开展全方位合作,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也包括共同探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智力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合作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智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智库间的合作研究要先行。

要合作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间多层次交流联动机制,合作研究多边、双边“一带一路”共建规划和工作机制,为沿线国家多边、双边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合作研究沿线国家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建立“一带一路”常态化智库对话与合作研究机制,推进智库研究的学术交流、分享乃至共同发表研究成果。尽快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合作网络,服务于沿线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决策,增信释疑,凝聚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重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中高等学校的智库作用。一是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二是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探讨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着手国际化、专业化的领导人才储备,支撑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迫在眉睫。

“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离不开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优先发展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部署中,并制定出战略性、科学性、指导性的人才政策及其规划,以人才国际化的理念,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在人才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中,制定人才新规则,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要积极创建“国家重大战略人才储备工程”,建立专项人才培养基地,从政治立场、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方面加强训练和培养,并放在基层和相应的领导干部岗位上锻炼实践。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不拘一格,不设定行业界限,打破国企和私企的不公平用人偏见,选拔政治觉悟高、作风优良、业绩突出、管理能力强和群众基础好的青年领导干部,为推进“一带一路”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三、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各种校际合作形式,积极推进建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打造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平台。

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首要的桥梁是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准确的发音、含义和肢体语言都是相互认知和理解的重要因素和环节,所以,除了把汉语作为世界性语言推广之外,也需要更多懂得其他各国语种的人才,才能了解其国家的人文、民俗、法律法规及政策等。

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商务知识、精通所在国语言等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局面。要培养各语种的人才,不仅从大学生入手,也可以从现有的企事业单位涉及相关国家语种的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干部入手,进行短期商务培训。招收更多的留学生,在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的同时,也可以更多接触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从中受益。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或者“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逐步推进区域内的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学位互授,学生和教师有序流动。

“一带一路”许多国家情况高度复杂,要想成功开展有关工作,不仅关联到经济、科技、商务、外交等领域,往往涉及安全、宗教、社会等多方面具体问题。要想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必须要加强国别区域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历史、政治体制、地缘政治、法律、文化、语言、宗教、地理、民族、经济、商贸、交通、旅游、外交、能源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实现“五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在教育合作中,也要从差异化入手,从匹配双方的需求出发,互利共赢,而不是居高临下。

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中国和沿线国家要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鼓励、支持不同院校间的专业群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推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建议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平台基础上,促进丝绸之路大学智库的国际合作、建立丝绸之路大学教学和科研联盟、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构建“一带一路“在线国际教育平台;合作开展跨境国际教育。

积极推进建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与周边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格等级参照标准,促进职业教育资格相互承认,为区域人员合理有序流动扫清体制机制障碍。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国内境外实习、就业的机会,共同培养一大批适应境外工作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劳动者和职业人才。

(作者系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欧亚经济(论坛)与全球发展研究院院长)

(来源:2016年10月20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章链接:http://econ.cssn.cn/jjx/jjx_gzf/201610/t20161020_3243487.shtml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