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吕贝克大学杂志《聚焦吕贝克大学》刊登西安交大生命学院张镇西教授实验室与吕贝克大学生物医学光学紧密合作的文章,介绍了吕贝克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科学交流,现全文刊登如下:
德中紧密合作——吕贝克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科学交流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分析和仪器研究所与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医学光学研究所(BMO)已有近十年密切的德中科研项目合作。两个联合研究项目的工作是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及其相对应的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所推动的人员交流项目(PPP),通过旅费及研究奖学金给予了资助。来自西安的6个研究人员在BMO所开展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工作,此期间发表并刊登了众多的联合出版物。参与合作项目的第一个中国女博士研究生也在此后于西安获得了教授的头衔。
交流项目最初是由中方的张镇西教授及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的Klein教授,吕贝克大学BMO所的Hüttmann博士进行合作研究,后来进一步与该所的Vogel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共同协作研究。张镇西教授能讲非常流利的德语并且在德国很多大学做了许多研究考察,比如柏林洪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并且与德国大学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Schläfer教授及其医学机器人科研小组在2009年就提出研究心脏运动对心脏功能诊断的影响及心脏电生理学仿真算法及其扩展。这些研究可运用在非扩散型诊疗,导航和干预治疗规划。Schläfer教授通过与Hüttmann博士和Vogel教授专业学术交流获悉张教授长期从事光学标测工作并与他联系商讨共同合作事宜。光学标测是一种功能性成像处理方法,通过实时记录离体心脏上的动作电位来成像。对我们来说,这是种非常重要的处理方法,我们的仿真与实际测量结果可以通过该法来进行验证。因此,我们非常高兴与已有对该方法研究经验的中国同事们进行合作。西安的工作组由此合作项目也可了解我们有关基于图像支持的导航以及运动补偿的研究。
自2011年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及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PPP对该联合研究项目进行了资助与推动。通过该项目的交流,到目前为止已有五位西安同事对吕贝克大学机器人技术与认知系统研究所进行了访问,同样也有4位吕贝克科学家到西安学术交流。
西安,离北京飞行时间为两小时,地理上位于中国中部,从中国角度来看地处西北,因为大多数人口集中生活在中国东南部。
西安是秦帝国的第一个首都。完整保存下来的城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我们的中国东道主对此也感到十分自豪。1974年距离西安50公里发现的兵马俑世界驰名。建于原发掘地的展馆内,我们参观了与真人大小相近的武士。因为士兵上的涂色与空气接触会立刻氧化消失,所以中国的考古学家已经决定将未挖掘的兵马俑勇士原地地下保存,直至科学技术发展能够使彩色颜料长期保存,才将其挖掘出来。
西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候相对比较温和,降雪量很低。虽然我们遵循张教授的意见秋天到访,这个季节的空气湿度还是明显偏低,比较干燥。
西安大约有800万居民。西方面孔在西安城中比较少见,在进入和离开校园时,大学的门卫都认出并且非常友好的和我们打招呼。西安交通大学是中国尖端的高等学府之一。出于地理战略位置考虑等原因,1956年学校仅用了一年时间从远在一千公里外东南沿海城市-上海,西迁至西安。交大校园像是西安城中的一个小城市,有着一流的体育设施和公园。大部分学生住在校园内的学生宿舍,教职员工享有相对优惠的住房价格。这也是作为雇主,大学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有近三万名在校生的西安交通大学目前仍着重发展自然和工程科学领域。期间人文科学及医学也有所发展。由张教授所带领的生物医学分析技术与仪器研究所隶属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提供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硕士和博士课程。医疗技术在中国也被列为是核心研究技术。 西安共有大概三十多位教授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一些教授在国际顶尖大学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研究所内的设备和研究项目都令我们印象深刻。
张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主要致力于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的项目研究并有多年例如离体心脏及其光学标测等相关工作经验。我们有幸参观了其中一项实验并且对经验丰富的操作团队印象非常深刻。除了对研究所的参观与访问,我们也参加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PPP项目校友研讨会,会上作了有关该研究项目的专题报告,并与曾在德国多所高校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的中国博士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紧接着活跃的报告会也同样在大学所属的非常好的饭店进行。
普遍来讲,聚餐在中国好像较为重要,食物更像是一种庆典。通过桌中央的旋转底盘可以品尝每种菜肴。周末偶尔学生们会一起做饭或者吃火锅,锅里放入各种各样的蔬菜或饺子煮熟即可食用。直至访问结束,几乎每顿晚餐我们都使用筷子,以至于筷子夹花生对我们来讲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我们已经期待在要来的秋天在吕贝克与我们的中国同事们一起继续联合项目的共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