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学府版头条刊发对蒋庄德副校长的专访文章,现全文刊登如下:
借人文社科发展之利让西部文化资源“走出去”
——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庄德
【核心提示】人文社会科学要“走出去”,并且走得稳、走得好、走得快、走得精彩,要在四个方面下大力气、花细功夫。一是推进实质性科研合作,加强高水平国际问题研究。二是以项目、计划为牵引,大力培养国际优秀学术人才。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设立“国际会议专项支持基金”。四是积极探索与海外高校合作新机制,打造学术研究交流新平台。
《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和《西安交通大学贯彻〈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的实施方案》的出台,明确了未来5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并提出具体实施“八大工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庄德就此提到,“单纯谈理工特色,显然已远远滞后于学校目前学科发展和学术实力的整体状况”。循着这一话题,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实施“八大工程”整体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哪些具体目标?
蒋庄德:在文化强国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机遇下,西安交通大学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突出优势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立足本土与国际视野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建设、能力建设。
我们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形成具有西安交通大学特色的学科布局和学派,学术人才和学术精品不断涌现,学生培养质量大幅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某些领域的学术研究达到具有国际影响力,为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这个目标与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特色是相匹配的。目前,我校管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国际法学、艺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了这样的学科基础,辅助以得力措施、统筹安排和机制创新,上述目标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围绕这一目标,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八大工程”的建设内容。
蒋庄德:“八大工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学科实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点科研基地规划建设、学术精品与社会服务拓展,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学校对“八大工程”的定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实践为主线,深入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研究;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促进不同学科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学校战略目标调整学科布局;建设集“学术、学识、学养”于一身、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大学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营造“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要求,做好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将若干基地建设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学术高地和咨询智库;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积极参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市共建大西安”等重大问题的论证研究;鼓励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
西部文化资源亟须通过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意义是什么?
蒋庄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对于深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想强调的是,像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反映的那样,在今天学校一些退休老教授、老职工身上依然能够看到的,是交大西迁以来老一代交大人创造和留下的,让我们享用不尽、发掘不完的西迁精神,这也是文化资源的一种。通过实施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将陕西乃至西部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壮美雄奇的山水自然文化以及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将该地区学者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报》:“走出去”意味着冲破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障碍。对此,有什么样的配套保障?
蒋庄德:人文社会科学要“走出去”,并且走得稳、走得好、走得快、走得精彩,要在四个方面下大力气、花细功夫。一是推进实质性科研合作,加强高水平国际问题研究。二是以项目、计划为牵引,大力培养国际优秀学术人才。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设立“国际会议专项支持基金”。四是积极探索与海外高校合作新机制,打造学术研究交流新平台。
目前,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配套保障方面已经在运作中。学校将充分发挥已成立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组织领导、整体规划、资源配置,同时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经费的投入,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分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设符合人文社会科学规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分类指导的评价体系。
文章连接:http://www.csstoday.net/fukan/xuefu/8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