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正文
社会服务

八方爱接力贫困家庭,十八载沉疴改换新容

一附院举办患者康复出院媒体通气会

日期:2018-06-13 16:02 浏览量:

6月12日上午,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科教楼会议厅,一场特殊的新闻通气会在此召开。貌似“狮面”,患有神经纤维瘤症导致面容严重畸形的18岁甘肃小伙子小杨,终于在经历长期的病痛折磨后,在一附院及社会各界的多方筹资努力下,成功“改头换面”,生命中久违的春天再次降临到他的身边,脸眉间的笑容重新出现在他的脸上。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医院院长施秉银教授、整形美容颌面外科主任舒茂国教授、血管外科主任刘建林教授、生殖医学科主任郑鹏生教授、神经外科主任郭世文教授、医学影像科主任杨健教授、输血科主任王宝燕教授、麻醉手术部副主任申新教授、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白艳霞教授、肿瘤内科陈琳副教授、皮肤科刘文丽主治医生、复合手术室肖娟护士长13名相关科室领导。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20余家社会各界媒体参加此次活动。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韩菊主持。

韩菊副书记对小杨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2018年5月30日,在父母的陪伴下,小杨来到一附院进行救治,医院随即组成了以整形美容颌面外科为主的多学科对小杨的病情进行了审慎的研究和讨论,并于当日进行了手术。手术非常顺利,通过十几天的有效救治,患者小杨今日康复出院。

随后,整形美容颌面外科舒茂国教授介绍了患者小杨的整体治疗情况,血管外科刘建林教授介绍了手术中由于颌面部血供非常丰富,血管外科所攻克的诸多难题,生殖医学科郑鹏生教授从基因的阻断角度介绍了后期在治疗上如何阻断此类病的家族传播并防止该病的复发。

施秉银院长谈到,小杨的成功治疗展示了一附院面对此类罕见疾病的正确诊断、处理和及时治疗,体现了医院在疑难疾病诊治方面的综合实力。今后医院会时刻关注小杨的恢复情况,并定期随访做好后续治疗,最终还小杨一个健康完整的身体,一附院就是小杨的第二个家。医院长期致力于解决老百姓所面临的最大的健康问题,同时不忘初心,尽可能地为类似小杨这样的家庭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会议最后,小杨的家人特意为医院送上了锦旗,表达对医院、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感谢这些医术精湛的白衣天使,使这个患病18年不幸的贫困家庭能够感受到人间大爱,使他能够有机会重归社会。

事件回顾:

“因为面容太吓人,我自己都不敢照镜子,更不敢出门!”小杨患有神经纤维瘤病,面部长了一个巨瘤,如同“狮面人”,走路时需将肉瘤掀开方能视物。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瘤子越长越快,面积也越来越大,给一家人心理造成了难以形容的煎熬。家庭的贫困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人省吃减用的钱也是车水杯薪,这个农村家庭根本无力面对将要治疗的费用。

2018年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甘肃省中医院医生下乡支农扶贫见到患者小杨,医生们被患者的情况震动,面对治疗却无能为力,后经推荐,患者慕名从甘肃转至西安,找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主任舒茂国教授希望得到治疗。

经过交大一附院舒茂国教授团队检查发现,小杨所患的疾病是神经纤维瘤病,面部增生的神经纤维瘤和松垂的皮肤及瘤体不仅影响了面部的外形,同时也遮挡了视野,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要切除增生的瘤体组织和松垂的皮肤及瘤体,将上睑上提,收紧面部皮肤、切除颏部瘤体。

但是,这么大面积的纤维瘤要切除,手术前的主要难点在于术前评估切除皮肤及病变组织量以及切口的设计。术中的难点在于对出血的控制,因为神经纤维瘤内富含血窦,并且肿瘤组织很脆。常规的止血方法效果不好。既往这种手术都需要大量输血,甚至有患者因失血过多不得不终止手术或手术后大出血出现生命危险。

在完善了各项检查后,舒茂国主任向医院医务部提请重大手术实施计划。医务部邀请了全院相关科室进行术前讨论,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在刘昌副院长及医务部领导的组织协调下,交大一附院麻醉手术部、血管外科、影像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生殖医学中心、输血科、皮肤科、肿瘤科等十余个学科的几十位专家教授一起共同评估了病情,确定了手术方案。

西安交大一附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在此显现,此次手术专家们经过多次商榷,创造性地提出借用交大一附院复合手术平台,麻醉后先采用DSA血管造影技术确定瘤体动脉供血,同时采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技术栓塞肿瘤瘤体供血血管,血管栓塞完成后立即进行整形外科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实施整形手术。这样做的好处是极大地减少手术出血,便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使相关学科精心配合分步实施手术,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使患者尽快恢复。

为了解决患者治疗费用问题,医院开通了治疗的绿色通道,科室党、团支部决定为患者捐款,大家利用众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适时发布了患者情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多的几百,少的几元,都是爱心,都是温暖,为保障患者治疗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切准备就绪,5月30日一大早,患者就被接到了交大一附院复合手术平台,在这间配备先进的兼具介入和外科手术功能的复合手术室里进行手术。由于先前预估准确,准备充分,麻醉平稳后,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刘建林主任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通过DSA技术对瘤体的主要供血血管包括颞浅动脉、颌内动脉以及瘤体供血的动脉进行了超选择性栓塞,然后舒茂国带领的整形外科医生团队登场,根据患者站立位的标记线设计切口,并于瘤体周围连续环形缝扎阻断血液供应,然后开始切除瘤体。在经过多学科医务人员7小时的紧张操作后,手术顺利结束。

传统手术切除神经纤维瘤的时候,术区出血相当厉害,医生为了减少出血往往会加快手术速度,迅速切除和迅速缝合。加上术野不清晰,切除范围往往不够精确,修复也会比较粗糙,根据术前预估,医务人员为患者手术备血红细胞10单位、血浆1000毫升。但由于此次手术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手术理念,舒茂国教授等医务人员从容地将肿瘤和松垂的皮肤予以切除,手术非常顺利,令人吃惊的是滴血未输,术后测血色素为110克每升,这从客观上也减少了患者的手术花费。

术后患者安全转移至交大一附院外科ICU继续复苏,并于术后第二日安全转回整形美容颌面外科病房继续治疗。经过术后早期的抗感染、营养以及止血等综合治疗,小杨已经于2018年6月10完全拆除手术缝线。

患者小杨目前恢复良好,手术过程及手术效果均较满意,考虑到小杨家庭困难,医院决定对其垫付部分手术费用。但是,即使术中术后尽可能减少花费,患者也花费了68573元,但是募集到的费用为46607元,剩余部分在患者合疗报销一部分后,先由交大一附院进行垫付。

今天是术后第12天,顺利康复后的小杨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到家乡,在医院精心安排下,我们期待着新的生活能够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文字:一附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