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青少年德育读本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忠诚》一书,我校一附院院副院长、内分泌专家施秉银教授先进事迹刊列其中,文章如下:
施秉银:平淡人生德技双馨
【阅读提示】
施秉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内分泌科医疗专家。作为医生,他在治病救人的崇高事业中展现了精湛的医术;作为党员,他在看似平淡的人生中时刻践行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不仅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也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的榜样。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深刻领会本文的主题思想,努力学习主人公的高尚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做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也许平淡可以品味,也许付出是种习惯。作为一名医生,尽管耐心是工作的需要,但一个上午和八十多位形形色色的病人交谈,为每个人考虑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却始终面带微笑,一丝不苟,就不单单是对待工作的责任感使然,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患者仁爱、对工作热爱。尽管娴熟是历久的积累,但把呕心沥血获得的经验知识倾然相授,让精华植根更远阔的土壤,不断地以创新律己诲人,就已不再是分内之事,而是普世的慧心。这就是我们的好大夫,医学人的好榜样,科研人的好导师——施秉银教授。
敦笃励志孜孜追求
施秉银教授从小深受做医生的伯父影响,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好医生,一名坚持“救死扶伤”的好大夫。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岁月如梭,转眼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已经默默奉献了近三十年。
作为内分泌科主任、医院的副院长,行政和科研事务繁多,即便如此,他从未放松临床工作。更令人敬佩的是近20年间,他亲手为一万多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亲自为他们进行了细胞病理学诊断。为了保证每一位患者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准确的判断使数以万计的良性疾病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也给大量疑难杂症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曙光。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心里记挂着诸多医学难题和患者的健康,思考着变革和创新,诊室、病房和研究室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就是这样,勤奋和善于思考使他成为全国著名的内分泌专家,尤其在甲状腺疾病方面的造诣更为深厚。先后获得了“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和“中国百名医德标兵”等多项荣誉。
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
施秉银教授心里始终装着病人,无论寒冬酷暑,白天黑夜,只要是病人需要,都会随时赶到。
查房时遇到年老体弱患者改变体位时,他总会细心地用手托着病人的头慢慢帮他躺下。有些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病人个人卫生较差,周围的人都不愿靠近,但他像对待亲人一样,从不嫌弃。
曾经,心怀感激的病人硬是要塞给施教授一千元的红包,实在无法推辞的施教授悄悄把红包交入了患者的住院费。曾经,穷困的重病人交不起费用,想要放弃治疗,教授知道后,一边与收费处协调,帮助减免了拖欠的医药费,一边亲自到病床前劝说病人不要放弃。又曾经,教授替困难的病人精打细算,想方设法用最经济的药物为患者治疗,出院时又送上五百元钱的路费。
这样感人的故事例不胜枚举。透过它们,我们看到的是施秉银教授那份对“医者仁心”的践行,看到的是施秉银教授心系患者、救死扶伤的智慧和善心。
名师风范桃李满天下
三十多年来,施教授指导过不计其数的青年医生、本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进修医生。有的与他长期相处或共同研究科学问题,有的仅是听过他的课,跟他查过房。可是在每一位年轻医生和学生眼里,施教授不仅是一位儒雅博学、锐意进取的医学大家,更是一位以身作则、润物无声的教学名师、学习榜样和人生诤友。施教授每天坚持阅览国内外文献,不断学习医学科学前沿知识。同时,他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解决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许多疑难问题在他面前都会迎刃而解。他教导学生以诚信为本、励志进取。他的学生中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在自己的学业上已颇有建树。
他长期在医学科研上孜孜以求、不懈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施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已在小鼠身上成功寻找到了预防“甲亢”的有效方法,这一成果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赞誉。
施秉银教授令病人信赖,令同行赞誉,令学生自豪。他满怀热忱,坚毅不拔地追求着自己的信仰。
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医生救治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这就是收获丰硕、沙已成洲的施秉银教授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