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汉唐千余年间,秦岭古道作为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战略通道,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均发挥过重要作用,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回望古道历史文化
商周以前,秦岭山间就已出现沟通南北的古代道路。战国时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秦岭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成为人类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
不同历史时期,褒斜、故道、傥骆、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仓、阴平等十余条古栈道路路相通,盘错在整个秦岭山中,虽险要狭窄、但四通八达。有学者甚至认为,没有畅通的栈道,就没有强汉盛唐。
秦岭古道后人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中华民国年间,秦岭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公路。
从关中越秦岭南穿的古道中,褒斜道和陈仓道最为著名。这是大致平行的两条秦岭古道。陈仓道走的是秦岭西端的嘉陵江河谷,山势较为平缓,但路途迂回遥远。褒斜道是翻越秦岭的主干通道,走秦岭中段的斜河、褒河河谷,由秦入蜀“近四百里”,但山势陡峭,道路险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楚汉相争之际发生在这两条古道上的著名战例。
回望历史,悠悠古道留下了胜利者的意气风发,也见证了失意者的落魄。从秦昭襄王修筑艰险万分的秦岭古栈道,到当代修筑贯通秦岭南北的高速公路,两千余年间经历了多少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至今秦岭巍巍,其险峻陡峭之处,仍让多少人“畏途巉岩不可攀”,“以手抚膺坐长叹”?
开发古道实现共赢
拂去厚重沧桑的岁月尘埃,秦岭古道虽已失去原有功能,然而历史在这里积淀下来的厚重人文内容却随时间流逝越发凸显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由于兼具人文景观价值与自然景观价值,秦岭古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首先,秦岭古道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目前穿越秦岭的多条公路及铁路与秦岭古道均存在一定关系。今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县段以及川陕公路的凤县至汉中段大致沿陈仓道修筑;今西万公路(西安至四川万源公路)大致沿子午道修筑;西(安)界(牌)公路大致沿蓝武道修筑;周(至)城(固)公路大致沿骆谷道修筑。古道中穿越秦巴山地的路段,由于地处山区,道路的路线选址、曲率、坡度都与现代公路有较大差别,现代川陕公路和区间公路修建时,只部分利用了古道路段作为公路的路基,从而使得不少未被占压的古道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中国重要的显性遗产。秦岭古道的旅游开发,基本可以利用现有公路,一般不必另辟线路。
其次,秦岭古道的开发将会盘活西安和陕南的一批旅游资源,带动关中和陕南的一批旅游项目,形成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网络,使陕南三市和西安的旅游业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并与川陕秦巴古道沿线的周边省市实现共赢。
再次,秦岭古道上的旅游是回归自然之旅,是文化体验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随着市场对其认知度不断提高,附属硬件设施不断成熟,秦岭古道一定会在未来的特色旅游中大放异彩。同时,把秦岭古道纳入旅游产品要素,逐步通过线路旅游等形式,把整个秦岭古道作为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由点到面、由段到线,逐步把秦岭古道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热点,而秦岭古道遗产也将会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组建秦岭古道联盟挖掘古道旅游价值
秦岭古道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各级政府、单位应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古道的旅游竞争力,将秦岭古道打造成知名景点。
第一,对秦岭古栈道旅游项目的开发,不宜搞大动作,大规模复原古栈道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秦岭古道的保护要有整体保护思路,路段保存先行,网、线、段、点结合,分清层级。要制定和颁布保护的专项地方法规和行政措施,新建乡村公路应禁止继续占压古道,防止新的破坏。要有专门的保护管理机制,文物保护规划先行,然后才是建设规划和旅游规划,防止规划性和建设性破坏。秦岭古道的展示利用,要根据古道遗存的现状和特点,制定总的旅游规划。
第二,修复风格应定位于古拙朴实、引人遐思,让游客观赏悬崖绝壁上二千多年前留下的栈孔、桥柱、路面遗址。二是修复沿途历史上有记载的部分驿站栈道,让游客有一个直观的参照物,通过复原古道原有的景观,增加可信度和感性认识。三是文史资料整理。拣选有关古道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歌赋散文等,从文学这个层面挖掘古道在文化上的内涵,使人们在思想上产生认同感,并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载体去呈现。
第三,加紧进行抢救式恢复。除了栈孔、桥柱、路面等古道遗址,每条古道上都有相当多的人文景观,不论是城垣、民居、住民、庙宇,还是沿线的民风民俗、节日典礼、饮食习惯、方言都是古道的见证。考察、收集、整理当地的民风、民俗、方言,研究古道文化的形成原因、承传性和连贯性。这是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必须加紧进行抢救式恢复,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秦岭古道旅游产品功能定位,应该以动植物景观为主要特色,以秦汉文化、三教文化、马帮文化为载体,以康体保健休闲为主要配套,以发展生态、观光游览、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重点进行多元文化组合,形成常规性旅游。
第四,秦岭古道的开发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旅游、文物、教育等各个相关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实现大旅游、大文化、大探索。
文章链接:http://www.csstoday.net/Item/1175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