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社会服务>医疗在线>正文
医疗在线

一附院完成国内首例

双镜联合椎板间入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9-04 10:44 浏览量:

近日,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何百祥教授、鲍刚教授指导下,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由神经外科廉民学副教授和宋千、王宁主治医师、廉海平电生理监测师在全麻下为14岁痉挛型脑瘫患者小江(化名)成功进行了双镜联合(显微镜+神经内镜)椎板间入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手术完全从椎板间隙进入,不咬除骨质,硬膜切口仅2cm,内镜下清晰可见脊神经出口,顺利完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经检索查询,该术式为国内首例。

SPR术原理是通过电刺激神经小束测相应阈值,将阈值较低的神经纤维(大多是Ia类纤维)选择性切断来阻断脊髓反射中的r环路,进而解除相应神经节段支配区域的肌肉痉挛。由于是阻断了部分反射弧,因而从根本上解除了痉挛,具有效果确切的优点,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传统的SPR术采用切除全椎板的方式暴露脊神经根,术中需要完全剥离脊柱旁肌肉,咬除椎板,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 术后可能引起脊柱不稳甚至产生滑脱,影响了术后的恢复。近些年来,科室神经脊柱专业组针对减少SPR术中损伤,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做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从全椎板切除到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保留了部分棘突及椎板,减少了椎板的切除范围。再从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到椎板成形术,将椎板棘突棘间韧带整块取下再复位,保留了脊柱的结构完整,大大减少了术后脊柱不稳的发生。今年以来对于部分椎板间隙发育正常的患儿采用了显微镜下椎板间入路SPR术,该入路优点在于经正常椎板间隙入路,只需部分剥离椎旁肌肉,无需切除椎板骨质,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术后1周即可下地活动,大大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但该术式操作空间小,椎板间隙仅1.5cm左右,对于显微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国内仅我校一附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开展此项技术。

来自渭南的14岁初中生小江,平时正常上学,乖巧听话。近几年来家长发现孩子走路容易摔跤,下肢内旋、垫着脚尖走路,一侧膝反屈。随着小江年龄的增长,由于双下肢肌张力异常增高导致走路姿势异常愈发严重。现在已经上初中二年级的小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和其他孩子相比,需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希望的父母,一月前找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脑瘫诊疗专家廉民学副教授,小江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

在了解到小江的病情后,廉民学副教授介绍:“由于对疾病认识的不足,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导致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患有脑瘫是主要原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于肢体肌肉生长不能同步骨骼的生长,导致肢体逐渐畸形,脑瘫的症状也逐渐凸显出来”。

入院检查评估后,确定患儿适合腰椎SPR手术。但孩子年龄偏大,椎板间隙较窄,不易撑开,显微镜下椎板间入路可能无法保证神经的显露。脑瘫专家组成员神经外科何百祥教授、鲍刚教授、廉民学副教授,联合康复科、骨科、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组进行会诊讨论,决定采用双镜联合实施椎板间入路SPR术,该术式能够充分发挥内镜视野更清晰、显露范围更广泛、手术操作更精确细致的优势,能够近距离观察病变,大大扩大了椎板间入路的适应症。该术式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专家组术前做了详尽评估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脊柱骨性结构均完整保留,椎板间硬膜切口仅1.5㎝,内镜下脊神经根出口清晰可见,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顺利完成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术中仅出血50ml,用时1.5小时。术后患儿恢复良好,第二天已能坐起,一周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

目前,全国脑瘫患者总数约700万,每年新增脑瘫病例4-5万人,其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严重影响了脑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技术及脑瘫治疗专家有限,超过60%的脑瘫患者还未得到有效治疗,或被误诊误治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文字:一附院
图片:一附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