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华大地,湖北省武汉市深陷疫情中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不畏艰险,主动请缨,援驰一线,争做先锋。2月8日,由1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在二附院党委书记巩守平的带领下赶往武汉,奔赴抗疫最前线。
因地制宜,建立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医疗管理制度
面对未知的疾病、短缺的物资、陌生的环境,队员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如何确保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科学防护、提高医疗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适合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医疗核心制度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落地武汉的那一刻起,巩守平即刻组织医疗队成立医疗组,研究符合目前医疗现状与特点的医疗制度。
医疗队在同其他国家医疗队深入交流探讨、充分调研讨论后,正式建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医疗管理制度》。所有队员根据职称、专业分为一、二、三线,严格遵守和执行该制度,做到患有所管、医有所专、精准治疗,避免误诊、漏诊或治疗行为不及时等情况的发生。医疗队制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疫国家医疗队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随时对各组所遇疑难病例、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病患情况组织讨论。医疗队通过视频通话系统连线病区、院区其他22个医疗队以及二附院本院专家,实现多地、多学科线上线下MDT。主管医生在做好会诊的过程中,针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分析及治疗方案的书面记录,将讨论结果留存电子版文档。
对于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医疗队制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检查及治疗是否及时适当一一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总结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不断改进诊疗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因人制宜,专业护航保证危重症患者安全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医疗队建立电子及纸质交班本及各组病患交班表,让每一位当班医生均对患者情况一目了然,抓住重点,不盲目,不重复,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隔离病区的特殊性,让平日简单的查房变的异常艰难,为高效救治患者,领队巩守平在查房指导工作之余,每周3次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同管床医生面对面对病人病情逐一讨论,并通过视频通话系统连线病房,了解病患的病情变化,针对每位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病区中有不同孕周的待产孕妇,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肠梗阻患者,有股骨颈骨折的卧床老人,有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有肾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硬膜下血肿患者。主管医生在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之上,根据会诊制度积极电话联系专科医生及时会诊,请教专科处理意见,并及时执行,妥善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病痛。在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同时,医疗队结合病区特点及专家组研究成果,加强以大剂量维生素C为基础的抗氧化治疗,结合中医药治疗,并强调心理护理。
因时制宜,争分夺秒挽回患者性命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而任何抢救措施例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行为,都有极大的暴露风险,医疗队并未退缩,反而对危重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医疗队在加强感控常识及操作培训外,也注重对医护情绪的慰藉,由随队精神心理科张欢医生对队员进行心理评估,填写心理量表,按需个体化辅导,舒缓队员情绪。除此之外,巩守平带领医疗队党员干部深入病房抢救患者,用榜样的力量为全体队员壮胆。
2月17日晚,巩守平教授、吕建瑞主任、王岗副主任、张丽及吴莉娜两位护师不畏感染风险,毅然挺身,在缺乏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及镇静、肌松药物的情况下,选择直面患者口鼻,应用传统喉镜对病区氧合难以维持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积极联系医院药剂科,紧急调取抢救所需药物,从而有效维持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随后,吕建瑞主任制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流程及应急预案》,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同时,还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安全。该应急预案得到了其他医疗队的认可,并在各个医疗队中推广使用。
2月26日下午,医疗队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该患者双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大量),脑明显受压,脑疝形成,患者一般情况差。身为神经外科专家的巩守平深知此时患者病情危重,当机立断,在麻醉科吕建瑞教授和手术室副护士长古茹协助下进行手术。由于患者是危重新冠肺炎,手术全程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防护,确保医护人员不被感染。严密的防护下使得他们视野变差,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但他们仍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历经45分钟的奋战,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通过各项新医疗核心制度的有效执行,医疗队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10西病房的医疗工作开展得以顺利进行,目前累计收治病人69人,出院20人,病区已多日无新增死亡病例,抗疫工作暂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医疗队将继续不骄不躁,不忘初心,坚守医疗核心制度,取得援鄂抗疫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