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西迁新传人】袁祖贻:身份在变,不变的是治病救人的初心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21-07-24 08:54 浏览量:

袁祖贻,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赤子之心回报祖国

1965年袁祖贻出生在湖南株洲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湖南地方志》中记载湖南人的性格大多刚烈、倔强,这是对湖南人群体性格特征的绝妙概括。除了和大多数湖南人一样爱吃辣椒,爱交朋友,不拘小节外,袁祖贻留给身边人更多的印象是位瘦弱、儒雅、谦逊的学者,甚至笑起来还有点腼腆。但在骨子里,刚烈、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似乎又都融入了他对心血管学科数十年如一日的孜孜探索中。

2000年10月,袁祖贻以互访学者的身份受教育部公派前往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后,那是一段让他难忘的日子。为了科研,他把资料室和实验室当作了家,不分昼夜地工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袁祖贻无心游览异国的美景,就是想多学点知识,他舍不得浪费珍贵的一分一秒。这个勤奋、执着的“拼命三郎”很快赢得了导师的器重和厚爱,导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能干!”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研究成果显著,袁祖贻获日本医学会“海外青年科学家奖”,这项难得的荣誉每年只奖励4名海外青年学者。导师和学校积极要求他延长学制,企业也频频向他抛出高薪的“橄榄枝”,面对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优厚待遇,袁祖贻却并没有动心,“我的想法很简单,饮水思源,国家培养我多年不容易,我肯定得回去!”2002年9月,满载学业收获的袁祖贻谢绝了所有的挽留,毅然回国!

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

袁祖贻常年身兼数职,临床医生、科研领头人、博士生导师,还有各类行政职务、行业学会/协会的任职等等,每个角色责任都重,压力也大。在众多头衔里,袁祖贻最看重的一个身份就是临床医生,“‘袁大夫’,我更喜欢这个称呼,医生这个职业,让我有种神圣的使命感!”

还是医学生的时候,他就喜欢“泡”在科室里,因为这样能更好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守在病床边”能学到更多东西。真正开始临床工作后,他就更忙碌了,不仅要查房、上门诊、手术,还要带研究生搞课题研究。但无论多累,他对病人总是非常耐心,他会一遍遍叮嘱病人“要多运动,多锻炼,这样的效果不亚于吃药。”但到了他自己身上,却抽不出时间,袁祖贻喜欢打羽毛球,但因为工作原因很久没碰过了。“真渴望能在周末去自驾游或抽时间去健身,可是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我还没我的患者听话呢。”他无奈地自嘲道。

医生不好当,心血管医生更是如此,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属于高风险操作,术者常常需要身着厚重的防护铅衣,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从手术台上下来,往往身上都湿透了、双腿发软,这已经成了袁祖贻的日常。特别是面对复杂病情时,几分钟也许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袁祖贻总能保持冷静,他总说:“生命大如天,手术容不得一点马虎!”

“医生的责任很大,有挑战也有风险,很辛苦有时候还不被理解,但当真正热爱上这个职业,尤其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时候,手术做得很理想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那个时候,哪怕之前受过再多苦、再多委屈,也觉得值得!”正是这样一种信念和对病人疾苦感同身受的关爱,让他成为患者眼中值得信任与托付的好医生。

以感恩之心教书育人

日常除了临床工作,袁祖贻还要带学生。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他想了很多“招”,也花了很多心血。他常说“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不就是要把这一棵棵小树浇灌成参天大树嘛!想我自己当年还当学生的时候,也是那么多前辈、专家无私传授经验,手把手教我。如今,感恩的唯一途径就是像当年默默无闻教我的老师们一样,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再奉献给学生,医学就是要有传承。”

以严谨之心潜心科研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成就和辉煌是轻易得来的!多年来,袁祖贻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发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等。他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细胞生物学机制,血管壁在应急氧化反应、损伤与炎症及其后的免疫活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免疫调控等进行了系列研究。他先后主持和指导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课题、“973”项目、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当外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时,谁能知道,在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心血。多少次为了解决科研中出现的难题他夜不能寐,多少次夜深人静时他还在书桌前查阅资料,连周末也没办法陪家人度过。

二十多年来,他将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心血管病临床与科研工作上,带领团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带领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齐头并进,不仅个人技术过硬,还志在培养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的临床及科研队伍。“研究生培养抓得紧,成才会快一些。”每周一的晚上,袁祖贻和他的科研团队都要召开研讨会,汇报个人的研究进展,了解国际相关学术前沿,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阻碍和问题,明晰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袁祖贻认为,一个好的学科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任一条腿“坏了”都不利于长期发展。要成大家,就要付出得比别人多。唯有不断奋斗,不断学习,人才能走得更远,学科才能取得更大发展。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Hzvsp0gAqbISK2ySBDsUA

文字:一附院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