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巾帼力量 撑起守护患者生命的“半边天”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1-05-07 15:19 浏览量: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表彰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标兵),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24小时监护,守护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全力抢救,每一个日夜与死神作抗争,这就是重症医学科的日常。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5年9月,在这个由7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中,女性成员有62名,她们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抗疫前线里、在帮扶西北地区基层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中、在无数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的“历险记”里,书写着新时代女性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和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践行医者使命,抗疫中的“半边天”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各地医院纷纷派遣精锐医疗队驰援武汉,西安交大一附院先后派出5批医疗队奔赴最前线。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派出24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或参与院内抗疫工作,其中75%为女性职工,她们在“红区”开展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多项高风险技术,大幅降低了新冠患者病亡率。

“我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冲在最前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李昊是一附院第一批援鄂战士中的一员,参与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疗工作。她在第九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就有三位患者出现了紧急情况,血氧饱和度降到了50%。时间紧迫,她迅速与当地医院医生沟通交流,确定治疗方案,急救治疗立即启动。深静脉置管、上机治疗……当患者转危为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汗流浃背的李昊欣慰地笑了。

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马佳佳是一附院第三批援鄂人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担任七病区护士长。她细心梳理工作流程、细化岗位职责,带领临时成立的危重护理小组边培训、边实施、边改进,将病区布置得井然有序,治疗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总能“瞬间被找到”。

回忆起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石秦东带领团队救治一名危重症患者的经历时,这位精干的“女汉子”护士长却红了眼眶。去年2月17日晚,这位患者血钾高,随时都会有心跳骤停的危险,必须要进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血液净化治疗,副主任医师郭利涛,护士王敏娜、杨娟娟协助配合,大家争分夺秒,与死神抢时间,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使患者度过这次难关。

然而尽管医护人员精心施治,这位患者病情还是持续加重,牵挂着所有人,经过整个医疗团队讨论,决定为患者进行ECMO串联CRRT治疗。马佳佳接到电话通知,立即召集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援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火速赶往医院集合。大家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在这场持续了10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里,医护人员要一直穿戴防护服,雾气让视线很是受限。“他们透过护目镜缝隙进行治疗,这是对技术、体力、精神的三重考验。当他们换下防护服时,浑身都湿透了,脸上满是勒痕。”马佳佳动容地说道。

当时七病区里,会操作血滤机及ECMO的护理人员屈指可数,抢救结束后,她们立即组织护士赵璇、王敏娜、杨娟娟为重症护理组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她们进行“师带徒”,除了日常上班外,还通过点对点床旁培训的方式,确保重症小组成员人人会“上机”,顺畅地完成每一次护理任务。

一附院重症医学人面对疫情,义不容辞、勇往直前,共同鼓励、共同进步。她们说,“在国家需要我们时,我们一定要上,这是作为国家医疗队的担当!”

立足医者岗位,巾帼不让须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在一次次救死扶伤,与死神的拉锯战中,践行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践行着医者仁心,团结、努力、有担当,坚决守护着患者人生最后的一道门。

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于2009年成立,目前共有党员28名,刘红娟担任党支部书记。接到医院组建驰援武汉医疗队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报名。组织安排她留守医院,守好大后方。在科室先后24位医护人员参与一线抗疫工作时,她扛起了抗疫期间科室所有事务的统筹安排、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和作为定点单位新冠重症救治工作。面对人员少、工作强度高的压力,她在重症医学科和新冠肺炎救治站“两边跑”,成功抢救危重症患者10例,参与全国连线会诊2次、全省会诊3次,在全国会诊中治疗方案得到了李兰娟院士和张文宏主任的高度评价。她说:“组织让我承担这些任务,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肯定,我很欣慰能把两边的事情都做好。”

医师郭秦乐2020年1月结婚,2月就踏上了援鄂的征程。“去的那天天气灰蒙蒙的,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但随着医疗物资补齐,工作环境的逐渐适应,她的不安感慢慢消除了。她参与了支援病区第一例经口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咽喉部布满体液及血液,由于无负压吸引,插管困难重重,他们轮番尝试了5次,患者的体液混着血液喷溅到郭秦乐的防护面屏上。“我知道我肯定会没事,看到患者氧饱和度上去,得到了有效救治,我很开心。”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七病区里,由于患者要上呼吸机氧压不够,护士长马佳佳组织十余位护理人员为病区“滚”去了21个大氧气罐。一个氧气罐要几十公斤重,穿着厚重防护服的护士们根本没办法将其从病房南边搬到最北边。有困难克服困难,她们想了一个方法:滚动氧气罐!就这样氧气罐的问题顺利搞定。同是援鄂成员的纪武京医师评价说,“看着她们湿透的衣裤,满是雾气的护目镜,我特别敬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传承西迁精神,尽显医者风范

一附院重症医学科除了承担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工作外,还是重症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承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五年制、八年制以及留学生的理论课及实践课教学,也是全国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陕西输送大量优质重症医学人才。“我们不仅为学生教授医学知识和技术,还将思政带进课堂,教导学生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要有一颗仁者之心。” 刘红娟介绍道。

重症医学人秉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为陕西周边区县重症医学科“传经送宝”,以提升基层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举办了五届重症血液净化长安论坛,成立陕西省脓毒症协作组,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重症三秦行”项目及“心动力量”心肺复苏普及培训,促进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多次参加省内以及西北地区公共卫生事件的援助工作以及援疆工作,定期组织“重症医学科三秦行”活动以及“心肺复苏培训联动计划”,促进陕西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团中央卫生部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岗”等称号。

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第三、第四批援鄂国家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石秦东深情地说:“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悲欢离合;在这里,我们更知人间冷暖。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女性同志不仅仅撑起了‘半边天’,她们承担了科室医疗、教学、科研所有的工作。她们是女儿,是母亲,也是医生,她们平衡着家庭和职业,用爱岗敬业、辛勤劳动、追求卓越的精神书写着医者情怀。”

文字:朱凡煜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